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晚清政府在政治外交层面的腐败无能,但这也暴露了僵化的财政制度对国家及社会的影响。著名的华裔学者黄仁宇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表达了“盛唐之后中国再无有效的税收制度打开局面”的观点。诚然,晚清不合时宜的财政制度已经满足不了当时社会的需求,政府也因此开始了对财政制度的改革。晚清安徽的财政变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外力冲击和中央的引导下进行的。推行厘金、设立海关和铸造新式货币成为晚清安徽财政变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以厘金、海关、铸币为对象,试图展现晚清安徽在财政改革领域所做的一些尝试,并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论文主要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先是对清朝前期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式财政体制进行说明,将其损益的脉络清晰的呈现出来。另外对于安徽省在鸦片战争之前的经济和财政状况进行仔细的分析。旨在揭示中央和安徽省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及困难性。第二章先是介绍晚清财政困窘的状况,对导致晚清财政困窘的原因作进一步的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西方外来势力的入侵,西方工业货币的入侵破坏了晚清原有的银钱币制,对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农村原材料的掠夺更是加重了中国农业社会的贫困;第二,国内矛盾激化,晚清朝廷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朝代更替的轮回圈,农民起义则不断地蚕食着清王朝的统治;第三,自身腐败,自上而下无不以贿赂成风,朝廷卖官鬻爵,官员敲诈勒索无孔不入。中央政府已经如此地方政府可想而知。安徽作为西方势力入侵较晚的地区,原有的农业封建经济在外来经济入侵的情况下,虽仍有抵抗但也渐渐不支。加上太平天国运动在皖省多有征战,安徽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章作为本文的主要内容介绍在中央财政改革推动下的安徽财政变革,从时间上主要分为三大事件即:第一,厘金新税制在安徽的推行;第二,芜湖开埠及新海关的成立:第三,安徽仿外省铸新币。从三个大的方面介绍晚清时期安徽财政的状况,并且从对这三个事件发生发展的详细介绍,展开对安徽地方财政变革的研究分析。第四章是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对安徽财政变革的成效及其不足进行评析,分别对海关、厘金、新式货币在安徽晚清社会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找出安徽晚清财政变革的不足与教训。以史为鉴,发展现代安徽经济。安徽的地方财政在受到中央的行政命令、农民起义以及西方对华势力的影响下,呈现出三方势力胶着的状态。三者在盘剥百姓方面为后人所诟病,但是它们的确立也显示了近代安徽在经济中探索求知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