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容易导致粮食危机,危及国家安全。近年来,全球粮食供给相对稳定,粮食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粮食生产成本处于合理变动区间。但是,国内粮食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频率加快,波动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传统粮食价格理论难以解释频繁出现的粮价波动之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粮食价格波动与金融市场波动的趋同性越发明显,金融变量对粮食生产、贸易、投资的渗透日趋强化,粮食商品的金融属性与功能逐渐显现,粮食的金融化倾向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中国的粮食市场和粮食政策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普通发展中国家,粮食自我保障能力和粮食价格相对稳定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体制、国际贸易环境均发生了显著改变,一方面,我国粮食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粮食进口屡创新高,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粮食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政策、金融市场、粮食投资等因素对粮食价格的冲击逐渐扩散,导致粮食价格形成、传导、波动的诱因空前复杂。因此,研究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价格理论和经济金融化理论构建了金融因素对粮食价格作用关系的分析框架。以粮食单一的商品属性向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转变为逻辑起点,分析了粮食金融化的特征、表现及金融化背景下粮食价格形成的基础。引入金融变量作为外生条件,从货币因素、投资因素、金融市场联动性三个维度揭示了金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形成、波动和传导的机理及路径。借鉴“中介效应”的分析范式,探索金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的传导过程及路径。为了检验以上理论假说,对国际国内粮食价格演进、影响粮食价格的非金融因素和金融因素的变动规律进行归纳和比较,并从国际国内、期货现货等多个视角实证验证了金融因素对粮食价格形成、波动、传导的影响程度及条件。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粮食金融化背景下粮食安全战略构建的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粮食价格波动性增强,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日趋复杂。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相对稳定的背景下,粮食价格的波动日趋频繁,并且粮食价格的波动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非理性现象。传统的基于供求均衡的价格决定理论对粮食价格的解释能力明显削弱。随着粮食贸易、粮食投资及粮食投机行为的增长,粮食的供给方式和结构已发生显著改变,心理预期、货币供应、投资、等非供求因素对粮食价格的形成和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粮食商品功能和属性衍生出的金融功能和属性逐渐强化。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粮食已成为重要的贸易标的、投资标的和投机标的,粮食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满足日常消费需求,粮食的纯商品属性正在弱化,而粮食的“金融商品”特征日趋凸显。本文的研究为以上观点提供了经验结论支撑,即相比于粮食消费的窄幅波动,粮食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投资规模增长明显,粮食投资行为扭曲了原有的粮食供求结构,粮食已成为一种典型的金融产品。第三,粮食金融化特征明显,金融因素成为影响粮食价格的重要因素。在经济金融化背景下,金融因素对粮食价格的渗透体现在粮食的生产、流通、贸易等各个环节。本文的实证研究证明,国内粮食期货价格和粮食现货价格都受到金融因素的显著影响,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粮食品种对国际期货价格和汇率等金融因素更敏感。第四,粮食金融化加剧粮食价格波动。本文的研究发现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与证券市场波动在时点、方向和水平上高度相关,粮食价格的波动整体上滞后于证券市场波动,国内粮食价格短期大幅波动的频率和水平均高于国际市场,国际粮食价格与国内粮食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性。第五,粮食金融化背景下粮食价格传导具有中介效应。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的复杂性、间接性、广泛性,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的中介效应。在金融化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的传导有两大特征,一是国内证券市场与粮食期货市场相互耦合,证券市场价格通过期货市场传导影响粮食现货市场;二是国际粮食价格通过期货市场传导影响国内粮食价格。相比以往研究,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分析了金融化视角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传导路径,拓展了传统粮食价格理论。现有研究多是从传统价格理论角度研究粮食价格形成及传导,即使有的研究关注到了金融化因素,也是侧重于规范分析和定性分析,对于解释近些年出现的粮食价格异常波动现象缺乏说服力。本文基于粮食商品属性的变化和粮食金融化特征凸显的基本事实,定义粮食金融化内涵,并研究粮食金融化对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传导路径的影响,创新了粮食价格与波动问题的研究视角,拓展了传统粮食价格理论。(2)研究金融化背景下粮食价格波动的总量特征和结构特征,深化了粮食价格波动规律。对金融化趋势下粮食价格表现出非典型的波动特征,不应只停留在以往文献研究过的表面波动现象,还应探索更多的结构性特征。忽视对粮食价格波动特征的全面考察将无法准确把握粮价波动规律及做出应对措施。本文首先从总量上,描述分析了粮价波动的时间趋势和幅度特征,再利用对比分析模型,研究金融化短期波动效应,包括不同粮食品种的集簇性、非对称性、溢出效应等结构性特征。由此为佐证粮食金融化加剧粮食价格波动性的论点提供更可靠的经验数据,全面了解波动特征也便于提供更多政策决策依据。(3)研究粮食价格传导的中介效应,揭示了金融化背景下粮食价格传导机制。金融化背景下粮食与其他市场间的联动性已通过波动检验得到证实,而很多研究往往也止步于这种市场指标间的直接传导关系,忽视了对中介变量的间接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本文在简单回归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法,揭示了粮食价格传导中的微观机制。从而加深了对整个传导过程的理解,也为实践中达到最终目标提供了新的中介目标操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