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的工程结构监测研究与应用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GPS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大型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同时,拥有20Hz高采样率、厘米级定位精度的RTK技术的出现,使建筑结构的实时动态监测成为可能。本文以GPS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为课题背景,系统深入地研究了GPS在应用过程中的精度、多路径效应及实际结构现场测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首先,利用模拟振动台试验,进行了GPS的精度验证,将通过GPS定位的不同频率、振幅的谐波信号和地震波信号与真实信号进行对比,评定了GPS对不同类型振动信号的定位精度。随后,针对GPS定位误差中的多路径效应,利用多路径效应的周日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方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的GPS信号消噪方法,并利用精度验证试验的测试数据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以结构长期变形与短期位移监测为侧重点,进一步对GPS技术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的现场监测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同济大学土木大楼一年来的结构位移GPS监测数据,结合对应风速、风向与气温等气象资料,讨论了GPS结构长期变形监测的应用效果。结合某体育场馆的卸载施工过程,对GPS应用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健康监测进行了尝试,并采用GPS、全站仪、加速度计与应变计等对网壳结构在卸载过程中的位移以及应力变化进行了实时监测,总结了GPS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测点布置、数据处理等方面需注意的问题。 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以及建筑节能事业的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理念正不断深入人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是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中
本文以国内外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相关理论、试验研究为基础,并借鉴了相关组合梁文献资料,形成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抗剪性能分析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以国内外组合梁桥
我国是地震、地质、洪水、气象、火灾等灾害多发的国家,各种灾害的威胁是影响农村和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我国村镇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与城市相比,村镇地区自然
结构的优化设计历来都受到工程师的重视,因为合理的优化设计可以减少工程的造价。工程师往往是通过优化设计来减少结构的体积或重量。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对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
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风力发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已建的风力发电高塔主要采用钢锥简塔形式,而关于混凝土塔体的设计与研究则
随着城市对水资源需求的急剧增长,引发了城市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和水质、水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中国城市尤其在北方城市中面临着世界上最严峻的水环境质量管理问题,城市
本文针对污染水源水的水质特点,采用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制备铁锰复合化合物(FeMnO),考察其作为混凝剂对受污染水中浊度、磷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采用ζ电位分析、BET比表
钢结构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性能,在高层建筑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从已有的文献来看,钢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结构构件和整体性能的研究上,而对于构件的连接节点以及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和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由于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