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能源耗竭、物种灭绝等一些列环境问题摆在人类的面前,尤其是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和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再次敲响着人类保护环境的警钟,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公害事件促使各国政府和人民开始觉醒并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教育也因此产生并迅速扩散到全球。在我国,环境教育虽然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以各种形式设置进行,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环境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尤其是在环境教育的教材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出版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标准和《环境教育》教材,但是真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环境教育仍然需要借助于现有的教材。初中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初中阶段开展环境教育也是我国现阶段环境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武汉版初中《科学》教材为蓝本,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武汉版《科学》教材分割成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领域三大领域进行分析研究。经研究发现:武汉版《科学》教材环境内容的选择基本符合课标要求,环境知识编写顺序与学科知识一致,呈现形式多样。在明确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编制特色及优缺点的基础之上,对武汉版《科学(2011版)》提出几点改善建议:1)在环境教育内容的选取方面,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平衡,并选取与时代关系密切的环境知识;2)在环境教育内容的编制方面,应整合零散的环境知识,并使之与学科知识编制顺序相同;3)在环境教育内容的呈现方面,应平衡重点内容和拓展性内容的比例,同时环境教育内容的呈现也要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