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农业生产活动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过程受到区域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结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和降水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随机性强、分布范围广、形成机理模糊、潜伏性强和管理控制难度大的特点。面源污染的发生,不仅污染饮用水源,而且造成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三峡库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与环境敏感区,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面源污染的发生,农业面源污染物在三峡库区水体污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流减缓,库区水环境容量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而三峡库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有较多的发生条件、较广泛的污染物来源和较大的潜在污染负荷,因此库区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这对三峡水库的水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环境安全将是一个巨大威胁。本文对面源污染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之后,根据文献研究和调研收获,对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特点以及管理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了当前库区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实践探索,最后从政策学的视角提出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