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是二十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出逃式人物。由于受到作家个人经历与时代的影响,劳伦斯对“出逃”形成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并将这种思索融入小说的创作中,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出作家对整个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本论文采用社会批评模式、文化研究理论及文本细读之方法,以劳伦斯的主要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出逃意识入手,系统深入地研究小说中的出逃者形象,剖析其中蕴含的出逃主题,并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本论文在主体结构上分为三章,具体从出逃与追寻的角度对劳伦斯主要长篇小说中的“出逃”主题进行梳理和解读:第一章着重通过对劳伦斯人生经历的描述,探讨其“出逃”意识产生的缘由是精神故乡在工业文明中的失落,压抑敌对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以及在非理性哲学思潮影响下形成的对乌托邦“拉纳尼姆”的追寻理想。第二章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剖析劳伦斯长篇小说中出逃者的人生境遇。该部分首先分析出逃者的生存困境,机械文明割裂了人与自然,异化了两性关系,而维多利亚时期道德观更是束缚了人性,在这种困境下,出逃者开始了出逃之旅,这也是其出逃的客观原因。接下来重点论述出逃者所追寻的理想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两性关系的平衡情境,他们希冀以此来达到拯救社会与人类的意义。第三章从文化的角度作结,认为出逃主题既是对传统理性文化的反叛,也是对生命信仰的回归。同时,从现代生活角度挖掘“出逃”背后隐藏的生存智慧——对处于生存困境中的现代人而言,主动地疏离当下生活,正确地营造恰当距离就是对本真自我的探寻与救赎。劳伦斯小说中的“出逃”主题既是西方文学在二十世纪断裂时代氛围的真实体现,也是其对本真生命力的探索,对人与社会的拷问和再思考。面对支离破碎、充满怀疑的时代,劳伦斯不曾失去战斗的追寻意识,他以极大的生命热情,通过面向内心的挖掘,从血肉、本能和生命力入手,试图为人类构建一个心灵的乌托邦世界。劳伦斯这种出逃与追寻的意识体现了其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并为现代生活提供了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