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宗族扩展——明清时期休宁西门汪氏宗族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hub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徽州是宗族社会,徽州宗族坚持“官本位”的价值观,光宗耀祖是宗族伦理观念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护本宗族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徽州宗族制堪称典型,宗族对徽州社会的作用至关重要,徽商的兴起、徽州教育的发达、徽州文化的繁荣都离不开宗族的影响。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休宁西门汪氏宗族的个案考察,全面梳理和探讨了宗族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期以点带面了解徽州的社会经济文化。本文以大量留存的宗族文献为基础,对西门汪氏宗族的形成、经济生活、婚姻家庭生活、对外扩展进行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对西门汪氏宗族类型、宗族管理、婚姻家庭和社会生活方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西门汪氏宗族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使宗族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由引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对论文的缘起、国内外关于徽州宗族的学术史研究、宗族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正文部分主要由七章构成。  第一章,休宁西门汪氏宗族著述文献概述。  本章主要是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西门汪氏宗族所形成的文献及其版本留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本章内容是研究西门汪氏宗族的基础。  第二章,休宁西门汪氏宗族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先对明清徽州的自然、人文环境及休宁县历史上的四个阶段进行了简要描述,主要从西门汪氏宗族的形成、发展、向外扩展等方面进行较详尽的研究,试图从中发现宗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休宁西门汪氏宗族的组织管理和祠墓祭祖  本章主要从西门汪氏宗族的组织管理和祠墓祭祖两方面阐述了从明代到清康乾以后,其宗族管理经历了明代宗族的组织化管理到清代宗族影响的衰弱过程。说明士绅努力实现宗族的组织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同族的统合和家族世系的流传。  第四章,休宁西门汪氏宗族的家庭婚姻生活。  本章利用大量的统计数字,从人口因素、分家、迁徙等方面分析社会变迁对西门汪氏家庭规模、结构的影响,以及社会变迁对西门汪氏宗族婚姻生活、宗族承继的影响。  第五章,休宁西门汪氏宗族的经济活动。  本章主要对西门汪氏宗族中的盐商、海商及其他商贾进行研究,从其经济活动来说明社会变迁对宗族经济生活的影响,同时对西门汪氏的家庭教育和商人妇的活动进行探讨,以此探讨宗族与经济生活的互动。  第六章,以休宁西门汪氏迁浙支派在嘉兴府的活动为例,研究西门汪氏宗族的扩展。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来分析西门汪氏迁浙支为什么会出现宗族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等情况,得出结论: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西门汪氏迁浙支的变化。  最后为论文的结语部分。以西门汪氏宗族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反映出徽州社会的变迁,并探讨宗族与商业、仕宦、地方社会的互动,反映出徽州府城镇宗族与乡村宗族的发展道路既有共性,又有所不同。
其他文献
挪威北海Snorre34/4和34/7区块首次安装地面操作分层控制系统,对不同储层段进行选择性开采。井下检测仪和控制系统(简称DIACS)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目前许多油公司都在使
陈直,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历史文献学、金石学、简牍学、文学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利用“二重证据法”,广泛搜
在开采高黏石油过程中,由于采出物中沥青质、焦质、石蜡含量高,在油管壁上极易产生沉积,往往需要进行机械清除或热油冲洗,影响石油的开采进程。目前俄罗斯科研生产联合公司П
近代中国是一个饱尝帝国主义列强肆意欺凌的贫弱国家,骄横的侵略者甚至公然污蔑中国为“东亚病夫”。然而,先进的中国人不甘于国家和民族的沉沦,他们奋起抗争,竭力探求强国之
西汉三后是指吕后吕雉、窦后窦猗房与元后王政君,她们分别是西汉开国时期、前期、末期最重要的政治女性。吕后同高祖刘邦一起开创了西汉王朝,凭借自己非凡的政治才能稳定了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