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好发部位。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与积极治疗,对预防动脉瘤破裂及降低其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测量前交通动脉瘤标准汤氏位颈内动脉C1段与大脑前动脉A1段的夹角,探讨标准汤氏位下C1A1角对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意义,用来指导介入治疗。2、根据DSA脑血管造影标准侧位片,沿颈内动脉岩骨段前缘(C5)与大脑前动脉垂直段前缘(A2)作一连线(BD线),将前交通动脉瘤分为2型:位于BD线前下方的为Ⅰ型(前下型);位于后上方的为Ⅱ型(后上型)。探讨该分类方法对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价值。3、进一步探讨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新进展。材料和方法:1、2005年6月—2007年12月确诊并介入栓塞治疗30例前交通动脉瘤。随机分为2组,A组,对照组15例,介入栓塞治疗前未进行ClAl角的测量,不依靠C1A1角塑型微导管、微导丝,记录介入栓塞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B组,实验组15例,介入栓塞治疗前根据标准汤氏位进行C1A1角的测量,依据测量结果,将微导管、微导丝预塑型后再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记录介入治疗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2、回顾性总结30例前交通动脉瘤,根据DSA全脑血管造影标准侧位片,沿颈内动脉岩骨段前缘(C5)与大脑前动脉垂直段前缘(A2)作一连线(BD线),将30例囊性前交通动脉瘤经BD线分为2型:位于BD线前下方的为Ⅰ型(前下型);位于后上方的为Ⅱ型(后上型),造影术后进行了神经显微外科手术。3、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进行治疗,全身肝素化并接高压冲洗装置。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前常规准备,并在术前半小时微泵缓推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术中痉挛。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选择理想工作角度,测量动脉瘤瘤颈、瘤体长径及宽径。选取标准汤氏位,测量C1A1角。选用不同型号的微弹簧圈或/和瘤颈辅助装置进行动脉瘤栓塞。3小时后拔除导管鞘,局部压迫6小时,穿刺侧下肢制动24小时,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结果:1、介入栓塞治疗时间,A组介入栓塞治疗时间为2.43±0.52小时,B组介入栓塞治疗时间为1.77±0.51小时,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根据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等因素并结合病人入院时的Hunt-Hess病情分级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适应症选择,并根据出院时病人的GOS分级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以GOS分级来评价疗效,认为4级和5级为满意。A组介入治疗满意率为53.3%,死亡率为13.3%:B组介入治疗满意率为93.3%,死亡率为0%。3、根据DSA脑血管造影标准侧位片,沿颈内动脉岩骨段前缘(C5)与大脑前动脉垂直段前缘(A2)作一连线(BD线),将30例囊性前交通动脉瘤分为2型:位于BD线前下方的为Ⅰ型(前下型)20例;位于后上方的为Ⅱ型(后上型)10例。前下型20例手术操作容易,合并症少,预后良好。后上型10例中1例死亡,另1例仍为植物状态,其余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1、通过对两组病例的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前测量C1A1角,并根据测量结果,对微导管、微导丝预塑型,介入栓塞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满意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前测量C1A1角,根据测量结果将微导管、微导丝预塑型对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介入栓塞成功率,减少合并症及死亡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2、C1A1角度大小与手术时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即角度越小手术时间越长。当C1A1角小于70°时,介入栓塞治疗的难度明显加大。3、根据DSA全脑血管造影标准侧位片,沿颈内动脉岩骨段前缘(C5)与大脑前动脉垂直段前缘(A2)作一连线(BD线),将前交通动脉瘤分为2型:位于BD线前下方的为Ⅰ型(前下型);位于后上方的为Ⅱ型(后上型)。前下型动脉瘤瘤体突向鞍结节和视神经,周围无重要脆弱组织结构,手术分离容易,而且可与前交通动脉平行放置瘤夹,不仅不会造成载瘤动脉扭曲和缺血,而且操作简便,手术预后良好,介入治疗比较容易。后上型动脉瘤瘤体突向双侧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之前、丘脑区及鞍后方,不仅手术分离难度大,且易造成载瘤动脉扭曲和缺血,合并症多,预后较差;介入治疗难度较大。根据此分型,选择手术入路,评估预后。该分型对介入治疗及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手段的变革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出发点,在教学中转变思想,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有序教学,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
期刊
目的:脂氧素(lipoxinA4,LXA4)具有促炎症消退和抗炎作用,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过度炎症反应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而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皮损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故中性粒细胞的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以生本课堂理念为基础的现代教学目标之一,对于学生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两年,得益于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愈发重视起来,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本文以初中的数学课堂作为依托,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作了如下阐述。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较为自主和积极的态度,对
期刊
民间游戏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游戏形式,能够流传至今的游戏自有其优点所在,它们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洗礼,在各个时期人民的选择中保留下来,不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非常适合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因此,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的现代教育中,根据不同的状况予以调整,对幼儿游戏进行开发和创新,使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够更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一、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提升民间游戏重视度  当前环境下,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
期刊
脑梗死是发病率、致残率很高的神经科疾病。脑梗死存活者大部分存在残疾,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缺损。寻找新的有效的康复手段始终是神经病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选用96只成
目的:观察三种B族维生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和背根节p-ERK表达的影响,监测CCI大鼠血液B族维生素浓度,观察给予维生素B(VitB)治疗
一、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该具有的、可以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质以及能力。对应的幼儿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幼儿的一种适应其社会发展乃至终身发展所需的必要品质与能力。具体来讲,主要包含了自主性发展、社会性参与责任感以及创新性等几个方面。  二、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准备地投放材料的区域中以游戏的形式自主探索、自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