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卫理论整理与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卫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奠定了营卫学说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后世对营卫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营卫的认识还没有统一。目前的中医学教材还停留在把营卫当作气血论的阶段。营卫理论还缺乏系统的整理。营卫有关的各种生理功能、病机、病理、病证、治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研究以《内经》为正溯,梳理“营卫”这一基本概念,对营卫理论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厘清营卫理论相关有争议的问题,对有关营卫理论实质性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创见。并利用营卫理论作指导临床实践,以《伤寒杂病论》有关调和营卫方剂治疗临床疑难杂病,探索其证治规律和特点。  一、理论研究  1营卫的定义和概念:营气与卫气均来源于后天水谷之气,并环绕经络循环周身,其中主要循行于脉内,可化生血液,具有濡养全身之用的精专之气为营气。主要循行于脉外,具有温养皮肤分肉、腠理、脏腑及开启玄府的慓悍之气为卫气。  2营卫的属性:从阴阳属性而言营属阴,卫属阳。从所受水谷质地而言,清者为卫,浊者为营。另外,卫气还具有活力很强,运动迅速的特点,具有主动向病患集结的趋向性以抗御邪气,营卫之气是调节体温的中间环节,且营卫功能具有虚盈盛衰的量变性。  3营卫的功能:营气具有营养脏腑组织,化生血液,济泌津液,卫护经脉和调节脏腑气血津液阴阳平衡的作用。卫气具有温煦、调节、卫外固外作用。营卫功能是相互协调,缺一不可的,只有双方和谐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营卫的循行分布交会特点:营卫均能周流一身,俱行于五脏六腑,胸腹四末分肉皮肤,并在络脉与腠理玄府等部位交会气化。  5营卫三焦之所出:营卫根源于下焦,生成于中焦,敷布于上焦;脾胃为营卫化源之本,心营肺卫,肝胆升之于左,心肺降之于右,布之于表,营卫根之于下焦,肾阳为之先天之本。  6营卫与气血津液关系:营卫俱属阳气。营卫之气化必以血,津液为气化基础。津液调节和转化,除与相关脏腑有关,其最终直接基本环节是营卫气化功能。  7营卫的循行规律:营气循行于脉中,由经脉输送其到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发挥其滋养所用。其循行路线沿着经脉的方向进行,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最后是通过督脉、任脉到达手太阴肺经,重新开始新的一周。  卫气的循行正常情况下与营气并行,循脉外而行。同时有昼夜虚盈变化,与营气相偕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受外来刺激时则可应急而走。营气自身五十周而大会,始于手太阴,五十周后大会。卫气始于足太阳,会于足太阳。营卫二气是相互贯通,在脉内外不断交汇的。随天气冷暖、阴雨晦明、体质肥瘦、卧起劳倦、精神状态、饮食寒温等波动,而有日、月、年等节律性变化。  8营卫之气的现代解释:营卫之气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神经体液及免疫活性因子的功能体现。  9营卫失常常见的病证:外感疾病(包含伤寒、温病)、痹症、失眠、发热、汗证、络病、痰饮水肿、胸痹、妇科疾患、儿科疾患、中风、皮肤病等全身各系统疾患。  10营卫病理及治疗  (1)卫气发病的病理特点及表现形式:  营卫病变初期表现为单纯的营病或卫病。病变日久就可累及营卫俱病。其中卫在营之先,起主要固护作用,初起以卫病为主。卫病主要为卫阳不足,证见体弱畏风,自汗易感,皮肤毛憔等证。  ①卫气虚:其症状表现为卫气功能的失常。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控腠理的开阖及汗液的排泄。卫气虚损不能正常发挥其温煦皮毛,抵御外邪,司开阖的功能,皮肤失去卫气的温养、护卫,则会出现寒热、汗出、干枯、易感外邪等表现。  ②卫气凝滞:卫气凝滞,指卫气运行受阻,不能循常道运行,又称卫气逆乱。引起卫气凝滞的原因较多,情志抑郁不舒,或痰饮、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阻碍气机;或因外邪侵犯,阻滞气机;或脏腑功能障碍,如肝失疏泄,肺失宣肃等,皆可引起卫气的凝滞。而卫气的特性是要不停地依其特有的方式运行,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一旦凝涩,必然发病。如睡眠障碍、痈疽,痹证,痛证、痰饮水肿等。  (2)营气发病的病理特点及表现形式  营病主要病机为营气亏少,导致脏腑精气不足,其证见为形容憔悴,面无精光、  头昏、心悸、乏力、汗多、失眠多梦、贫血。  ①营气虚弱:营气作为血中之气,其功能主要是温煦血脉和血液以及泌津液以“济”血。营气功能虚弱多表现在血气的不足及血液濡养功能减退、血流不畅、津血代谢的异常。其中包括脾营不足、心脾营虚、营血虚热、热入心营、营气郁滞、热毒滞营成痈、营盛卫疏等营气失调病理。  (3)营卫俱病的病理特点及表现形式①营卫两虚。  ②营弱卫强:如桂枝汤证。  ③卫强营郁:如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等。④卫弱营和:时发热,自汗出等。  4调和营卫治则治法  调和营卫,即通过调理营卫的相互关系,祛除有害于营卫和谐的各种因素,从而使营卫的循行、节律和盛衰恢复到正常,阴阳和谐而归于权衡。  (1)营卫失调的治则  营卫不和治则为调和营卫,代表方剂系桂枝汤。  营卫虚弱治则为补营强卫、代表方为小建中汤,其中偏于营气亏损者用当归建中汤,偏于卫气不足的用黄芪建中汤,营卫俱不足者采用归芪建中汤治疗。  (2)营卫失常的具体方法  ①疏道通行营卫;调养营卫;纠营卫偏盛偏衰;去其邪。  (3)营卫不和的治疗方药  ①营弱卫强和营强卫弱:治宜补虚泄,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②营卫俱实:治宜行营郁,开卫闭,调和营,方用麻黄汤。  ③营卫俱虚治宜扶阳益阴,营卫双补,方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④营盛卫疏治则是以清为主,寓平和于清而见功,以缓收效。  ⑤补营药物:枸杞、三七、鹿茸、当归、元肉、黄精、阿胶。  ⑥和营药物:芍药、大枣等。  ⑦强卫药物:黄芪、桂枝、党参、白术、附子、干姜等。  ⑧发卫药物:生姜、麻黄、葛根等。  二、营卫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1.过敏性鼻炎:以桂枝汤加减治疗。  2.失眠: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3.遗尿、频尿: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4.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小建中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结合中药洗浴针灸治疗。  5.多汗:以桂枝汤加减治疗。  本研究首次对营卫理论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整理,对营卫理论有关易混淆的问题进行了厘清和归纳整理。如营气属气论;营卫之气具有调节作用;营卫在气血津液代谢中的作用;营卫在发热病机中的作用;营卫气化的场所及营卫之气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分子的假说。并以营卫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中的诊断用药。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因此对营卫理论一些问题并没有展开论述,比如营卫与奇经的关系,营卫与元气、宗气等关系、营卫的循行规律特点也未展开论述,有待于后续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从实践来看,危机传播过程中网络论坛犹如一把双刃剑,正面的效果与消极的影响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理性地认知网络论坛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并提出消除负面效果的策略,有助于我们探索化解危机、建立和谐社会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危机传播;正负效应;消除策略    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论坛,由于交互性、隐匿性、意见表达的相对自由性和网络舆论集聚地等特点成了网络中的公共领域,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最常见的病证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复杂性重大疾病的共同证候。研究血瘀证是我国防治复杂性重大疾病的重大需求。另一方面,在中医学的各种辨证体系中,血
导师陈莹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高的医学造诣。本人在从师学习期间体会颇深,今将导师治疗经前期综和征的经验从因、证、法、药等多方面
目的:高钾血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并发症之一,而口服中药治疗肾功能衰竭中,中药对血钾浓度影响方面争议较大。怎样保证中药疗效的同时避免高钾血症的发生显得尤为必要。本研
目的:  客观评价百会压灸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运用PEMS3.1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