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以其带管时间长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PICC相关并发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焦点。经文献检索发现,在预防并发症的研究中关于PICC置管术后维护方面的报道较多,而关于PICC插入长度及尖端位置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应用合理的PICC尖端定位标志确定最佳插入长度方面的研究更少。因此关注PICC最佳插入长度及最佳尖端位置的研究对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目的探讨以胸椎和气管隆凸作为PICC定位的影像学标志在临床中的应用;评估以胸椎作为定位标志分析成年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插入长度和身高的关系以及尖端到位情况,为临床PICC专科护士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气管隆凸作为定位标志分析PICC置管患者体外测量长度与最佳置管长度的相关性以及尖端到位情况,为临床PICC插入最佳长度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测方法。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设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2008年8月~2011年10月年龄大于20岁在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住院的200例肝移植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第一部分:调查200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0例患者按照身高分为三组:A组150-160cm;B组161-170cm;C组171-180cm。由两名工作5年以上经验丰富的放射科技师根据患者后前位X线胸片以胸椎为PICC定位标志确定尖端位置,根据尖端位置调查PICC穿刺记录,确定最佳插入长度。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2.0软件包统计分析200例成年患者PICC的插入长度和尖端到位情况,比较三组及组内左右臂导管的插入长度、尖端位置。对组内左右侧插入长度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对导管尖端位置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确切概率法,设双侧检验水准a=0.05。第二部分:收集同期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181例PICC置管患者的体外测量长度(X),将181例患者按照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六组:右侧贵要静脉、右侧头静脉、右侧肘正中静脉、左侧贵要静脉、左侧头静脉、左侧肘正中静脉。由两名工作5年以上经验丰富的放射科技师根据患者后前位X线胸片以气管隆凸作为PICC定位标志,分析尖端到位情况,测量置管当日X线摄片导管最佳插入长度(Y)。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体外测量长度与最佳插入长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共计PICC置管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60(80%)例,女性40(20%)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1.84±10.49岁。最佳置入长度A组:左侧45.60±2.68cm,右侧43.20±1.75cm;B组:左侧48.44±1.98cm,右侧45.18±2.75cm;C组:左侧50.95±2.72cm,右侧47.90±1.65cm。三组导管尖端插入的最佳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左侧和右侧导管插入的最佳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臂尖端走行异常的发生率(9.1%)高于左臂(4.9%)。A组的高位发生率(10%)低于B组(23.7%)和C组(17.8%);低位发生率(13.3%)高于B组(10%)和C组(5.5%)。B组走行异常的发生率(2.5%)最低。C组走行异常的发生率(10%)最高,高于A组(6.7%)和B组(2.5%);低位的发生率(5.5%)最低,低于A(13.3%)组和C组(10%)。第二部分:本研究共计181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男性145(80.1%)例,女性36(19.9%)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1.33±10.24岁。六组体外测量长度为38~58cm,平均47.13±3.45cm。六组最佳插入长度为41~53cm,平均49.67±2.85cm。回归方程:右侧贵要静脉Y=-3.402+1.148X;右侧头静脉Y=18.892+0.658X;右侧肘正中静脉Y=25.424+0.503X;左侧贵要静脉Y=12.687+0.785X;左侧头静脉Y=28.018+0.457X;左侧肘正中静脉Y=16.580+0.707X右臂头静脉的走行异常发生率最高(20%),贵要静脉走行异常的发生率(4.2%)低于头静脉((13.5%)和肘正中静脉(7.9%)。结论第一部分: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最佳插入长度和身高有关,身高在中等水平导管尖端走行异常的发生率最低;身高越低越容易发生低位;身高越高,低位的发生率越小,走行异常的发生率越高。不同身高组的患者导管尖端最佳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左臂和右臂导管尖端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臂尖端走行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左臂。在进行右臂置管时,应嘱患者头偏向右侧,使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不在-条直线上,以避免导管返折入颈内静脉。第二部分:PICC体外测量长度与最佳置管长度具有相关性,右侧贵要静脉置管体外测量与最佳置管长度的相关性最好。本研究所得回归方程经30例置管患者的临床小样本检验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检验和校正。右臂头静脉的走行异常发生率最高;贵要静脉走行异常的发生率最低;头静脉走行异常发生率最高。在选择置管静脉时,应优先选择贵要静脉,次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在进行右臂头静脉置管时,应嘱患者头偏向右侧,使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不在一条直线上,以防止导管返折入颈内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