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颊部Ⅰ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合临床对颊部缺损修复的经验和体会,提出颊部Ⅰ区缺损修复法则,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本组共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3岁~69岁,平均年龄21.5岁,对颊部Ⅰ区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皮片游离移植修复16例,采用面颈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9例,采用非扩张的额部岛状皮瓣修复7例,采用额部扩张岛状皮瓣修复10例,采用上臂内侧皮瓣转移修复6例,采用预构皮瓣转移修复5例,采用游离皮瓣修复10例。术后对皮片或皮瓣成活率、二次手术修整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
结果:颊部缺损修复所需皮片或皮瓣面积最大15.0cm×8.0cm,最小1.5cm×1.0cm。皮瓣(皮片)完全成活率和二次手术修整率分别为:皮片游离移植组100%和12-5%;面颈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组88.9%和55.6%;非扩张的额部岛状皮瓣修复组100%和14.3%;额部扩张岛状皮瓣修复组100%和70%;上臂内侧皮瓣转移修复组100%和83.3%:预构皮瓣转移修复组80%和60%;游离皮瓣修复组100%和40%。
结论:小面积的颊部Ⅰ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以面颈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最佳,其次非扩张的额部岛状皮瓣;中到大面积的缺损以扩张的额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满意;当面部存在大面积病灶,无法行局部皮瓣转移时,可行上臂内侧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皮肤色泽相近,丰满度好;当头面部及双上肢均无法作为皮瓣供区或组织缺损量多时,选择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急性创伤、肿瘤等缺损修复可选择皮片游离移植作为暂时性覆盖,二期手术选择皮瓣替代移植的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