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穹窿周区(Pe F)中的Orexin能神经元,其可发出纤维广泛投射到诸多脑区,参与运动、饮酒、以及摄食等功能调控。本研究旨在探讨穹窿周区与下丘脑海马区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并初步阐明穹窿周区在小鼠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昼夜节律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体质20-25 g,采用单侧植入电极方法损毁小鼠Pe F脑区。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方法,观察小鼠下丘脑海马区CA1(Hi-CA1)与Pe F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单侧损毁Pe F后,其Orexi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的改变情况;采用旷场实验箱,观察单侧损毁Pe F的小鼠全天、夜间以及白天的自发活动,同时记录小鼠食物和水的摄入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Pe F损毁小鼠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和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内褪黑素(melatonin,MT)m RNA的表达改变。结果:(1)荧光金逆行追踪研究显示,Pe F区注射荧光金7天后,在小鼠Hi-CA1区发现有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提示,小鼠Hi-CA1脑区可向Pe F发出神经纤维投射;同时发现,若Hi-CA1区注射荧光金,小鼠Pe F区也发现有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提示,小鼠Pe F脑区神经元也可发出纤维投射至Hi-CA1,即Hi-CA1和Pe F之间有双向纤维投射。(2)与假损毁组相比,左侧Pe F损毁后,小鼠两侧Pe F中的Orexi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且损毁组左侧Orexin-A免疫阳性细胞与右侧Orexin-A免疫阳性细胞比显著下降(P<0.05);(3)与假损毁组相比,单侧损毁Pe F,小鼠24 h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量无显著改变(P>0.05);且Pe F损毁小鼠白天或夜间自发活动、摄水和饮水量也无显著改变(P>0.05)。提示,Pe F损毁对小鼠24 h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量这些固有行为无显著影响。(4)在假损毁组小鼠,与黑暗早期(19:00–1:00)相比,黑暗晚期(1:00–7:00)小鼠的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黑暗早期(19:00–1:00)或黑暗晚期比较,光照早期(7:00-13:00)或光照晚期(13:00-19:00)小鼠的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量进一步减少(P<0.05)。即,假损毁组小鼠从黑暗期进入光照期时,上述这些活动逐渐减少。在Pe F损毁组小鼠,与黑暗早期(19:00–1:00)相比,黑暗晚期(1:00–7:00)小鼠的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量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且上述这些指标在整个黑暗期(19:00–7:00)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与黑暗期(包括黑暗晚期和黑暗早期)比较,光照期(包括光照早期和光照晚期)小鼠的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量显著减少(P<0.05)。相对于假损毁组,Pe F损毁组小鼠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呈现夜至昼减少现象的延迟,尤其是从黑暗早期到黑暗晚期。提示,Pe F可能参与夜至昼小鼠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行为调控。(5)在假损毁组小鼠,夜间(23:00-1:00)与白昼(11:00-13:00)相比,室旁核或视交叉上核MT m 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Pe F损毁组,与夜间(23:00-1:00)相比,白昼期间(11:00-13:00)小鼠室旁核和视交叉上核的MT m RNA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e F损毁诱导小鼠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这些行为的夜间向白昼转化作用延迟可能与MT表达有关。结论:Pe F与Hi-CA1之间存在双向纤维联系;Pe F损毁对小鼠24 h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量这些固有生活行为无显著影响;Pe F可能参与夜至昼小鼠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行为调控;Pe F损毁诱导小鼠自发活动、摄食和饮水这些行为的夜间向白昼转化作用延迟可能与MT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