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水环境保护日益地关注,污水厂的出水标准也日趋严格。为了使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出水浓度达到相应的标准,各个污水处理工艺大多需要进行污泥回流。而在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这里运行的CAST工艺长时间没有进行污泥回流,其出水水质可持续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这与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有所不同。不回流污泥简化了生产工艺的步骤,节约了能耗,但该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水环境保护日益地关注,污水厂的出水标准也日趋严格。为了使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出水浓度达到相应的标准,各个污水处理工艺大多需要进行污泥回流。而在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这里运行的CAST工艺长时间没有进行污泥回流,其出水水质可持续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这与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有所不同。不回流污泥简化了生产工艺的步骤,节约了能耗,但该厂对于工艺的控制完全基于经验,对不进行污泥回流出水仍然可以达标的原因及长时间维持无污泥回流存在的风险不明确。因此,为了探明该污水厂CAST工艺进行污泥回流与不进行污泥回流的处理效果之间的区别以及不进行污泥回流其出水水质仍然能达标的原因,为简化其他污水厂的生产运行模式和减少污水厂能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题以该污水处理厂为试验场地,开展了一系列生产性试验研究。本文研究了该污水厂2019年全年的进、出水水质以及污泥的特征;通过在夏、冬两季进行不同污泥回流量的现场运行试验,研究营养物质的去除规律;为了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不同回流比对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物质平衡计算,探寻物质的分配和利用情况;并通过对污水厂CAST工艺各反应时间段混合液浓度、污泥浓度的变化及污泥颗粒化成因的探究,探讨了该厂在无污泥回流条件下稳定运行的原理。得出的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污水厂全年的进、出水指标以及CAST工艺污泥特征发现,相对于全国和重庆市的平均水平而言,污水厂的进水各指标偏低。另外,该污水厂水质较适用于生物处理,但需要投加额外的碳源才能有效的脱氮。污水厂在无污泥回流的情况下,出水的各个指标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并且,该厂CAST工艺全年的污泥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而污泥负荷则处于较低水平,同时,除7月外,其余时间的污泥龄均较长。(2)通过在夏、冬两季分别进行回流比R=0和R=50%工况试验发现,夏季和冬季,两种工况下营养物质的去除差异不显著,且冬、夏季的两种工况的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夏季,在R=0和R=50%两工况下,COD的削减率分别为63.70%和67.7%,氨氮削减率分别为81.12%和88.44%,总氮削减率分别为24.79%和22.94%,总磷削减率分别为76%和73%。冬季,在R=0和R=50%两工况下,COD的削减率分别为80.47%和85.48%;氨氮削减率分别为79.56%和85.96%,总氮的削减率分别为40.23%和42.63%,总磷削减率分别为51.48%和58.38%。同时发现,在R=50%工况下,进水阶段回流的混合液使选择池、缺氧池的缓冲能力提高。(3)通过对污水厂夏季和冬季进行营养物质的平衡计算发现,无论夏季或冬季,R=0和R=50%工况中,碳、氮及磷的物质分配差异不显著,系统内未被去除的营养物质占比较高。夏季碳平衡计算表明,两工况中的碳源有25%-30%在反应完成时仍在CAST系统内,且进水的碳源被氧化的比例较高,碳源未被有效利用。氮平衡计算表明,反硝化率低,仅约12%被反硝化利用,系统内70%以上的TN未被有效去除。通过磷平衡计算发现,进水总磷浓度较低,大量的TP主要通过微生物同化的方式被消耗,但仍然有约50%的TP未被有效去除。同时发现,夏季各营养物质的达标主要依靠原污水营养物质浓度低,系统的充水比低,污泥负荷低,这使得CAST池仅需要去除少部分的营养物质即可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冬季的碳平衡计算表明,两工况中约1/3的碳源被直接氧化,碳源浪费严重。氮平衡计算表明,同化消耗的TN含量低;与夏季相比,反硝化消耗的TN占比翻了近2倍,系统内冬季反硝化明显。磷平衡计算表明,虽然该厂的污泥龄较长,但仍有约1/3的TP被微生物超量吸收,有约40%-50%的TP未被有效去除。另外,冬季各营养物质的达标依靠的是系统较好的反硝化能力,以及较低的污泥负荷。(4)通过分析R=0和R=50%工况下,氨氮、硝氮的浓度变化及污泥的浓度变化发现,选择池、缺氧池、好氧池间有明显的污泥交换,这对于抑制丝状菌的膨胀有利,可能也是该污水处理厂能稳定运行的原因之一。另外,通过研究曝气池内的污泥粒径发现,该厂的曝气池内存在部分颗粒污泥,这有利于污泥的快速沉降以及抑制丝状膨胀;并认为污泥的颗粒化可能是CAST工艺的自身特点、污水厂前端投加的除磷剂聚合硫酸铁以及无污泥回流运行方式所致。
其他文献
秸秆和污泥的处置问题已经是一大环境问题,厌氧消化是目前处理固体废弃物最有效的工艺,厌氧消化技术效率低是限制固体废弃物处置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资源化技术效率迫在眉睫。近些年来,国内外主要关注于厌氧消化中预处理技术,酶解技术的研究。当今,生物质能的科学研究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对产能效率提出了新要求,为构造高效混合厌氧消化产能工艺,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批次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不同沼液回流、不
现如今,能源问题是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及热点话题之一。绿色环保,高能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已经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动力电池汽车以及电化学储能领域绽放光彩。然而对于锂离子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负极材料(一般是商业化石墨),其在反复充放电的过程中存在着初始不可逆容量较高,长期循环过程中可逆容量较低等弊端,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而过渡金属氧化物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容量,可以弥补商业化石墨可逆容量较低的缺陷
传统能源的短缺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制约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寻找各种新型可持续的替代能源是摆在现代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其中,太阳能因环境友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等特点备受关注。然而,这一能源的有效利用有赖于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设计。AZO(Zn O:Al)透明导电薄膜是重要的电极材料之一,其对入射光子的透射和散射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AZO薄膜表面的微纳织构设计对提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对于适老化住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基本保障,适老化住宅设计应当满足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现有适老化住宅的研究缺乏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层面的关注。因此,探究适老化住宅的设计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关系具有深刻意义。本文首先对于国内外适老化住宅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
高精度、高分辩率地球重力场信息一直是大地测量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测量技术与方法的飞速发展,重力测量数据正海量增加,过去数据不足的矛盾已经转变成如何快速、高效处理这些海量数据的矛盾,传统计算方案中效率低、耗时长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地球重力场的计算技术瓶颈之一。基于此本文引入并行计算技术,对重力场相关问题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并行化算法探索,对同构并行计算方法与异构并行计算方法在重力场问题中的适用性与
4-NP和2,4-DNP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染料、杀虫剂和橡胶业中,工农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水环境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较高。4-NP和2,4-DNP具有高毒性、强致癌性和难生物降解等特点,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饮用水被人类摄取并在人体内累积,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和欧盟已经将其列为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对其进行高效去除的方法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
星载雷达搭载在卫星上,克服了地球曲率和领空等诸多的限制,可以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目标检测和跟踪,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环境遥感及军事侦察等经济和国防领域中。但是,星载雷达由于通常采用脉冲体制,以及其波束覆盖范围广、平台速度高等特点,导致无法同时避免距离模糊和多普勒模糊。为避免多普勒模糊而采用较高的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时,会产生严重的距离模糊。距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的发展,各类基础建设蓬勃发展,而大多的基础建设又跟边坡相关联,特别是多数的公路修建及运营跟边坡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公路边坡的失稳,如滑坡、崩塌、滑塌、崩落等危害,不仅仅是对工程建设及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甚至产生重大损失。而地处我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地无三里坪、天无三日晴”,边坡滑坡一直是我省要重点防治的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现在国家
本文针对都江堰市岷江3号桥桩基严重冲刷状况以及“5.12”地震后的桥梁震害情况,采用数值模拟与振动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不同冲刷深度和再次强震工况进行桥梁墩桩抗震性能分析,研究墩桩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内力分布规律。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岷江3号桥全桥模型,研究冲刷前后桩土结构工况下的墩柱和桩基抗震性能以及16#墩桩在不同冲刷深度下的承载力变化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液压系统作为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航天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趋向于高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由此带来的振动而引发的管路破坏问题也随之增多。故有必要对管路结构的振动特性及其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飞机液压管路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目前,针对飞机液压管路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大多考虑的为单一振源激励下的单根管路结构,且没有对其进行复杂振动环境下的疲劳寿命预测。鉴于此,本文以一段双泵并联管路结构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