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种组学数据的疾病功能类扰动网络模型建立与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系统生物学的传统网络模型,一般是以基因或蛋白质为网络节点元素,然后通过聚类、划分功能模块等方法研究及预测基因或者蛋白质的功能。而本文的研究着眼于更高一层次,以功能类作为网络节点,通过结合多种组学数据,构建人类疾病的功能类扰动网络模型,研究疾病的致病机理。文章首先介绍了疾病功能类扰动网络模型的构建思路与方法,包括组学数据的选择与处理、基因集与功能类富集分析、扰动功能类的选取和功能类扰动网络模型的建立。然后,为了研究疾病在表达谱水平上的功能类扰动情况,建立了基于表达谱数据四种主要疾病功能类扰动网络。通过功能类扰动网络模型,对癌症、神经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四种疾病,在表达谱水平上的功能类扰动情况及在功能类扰动网络上的关系做了分析与讨论。最后,建立了基于多种组学数据的癌症功能类扰动网络。为了建立可靠的癌症功能类扰动网络,在组学数据选取上,除了表达谱数据外,同时选取了体细胞基因突变、甲基化、SNP以及MicroRNA的组学数据。通过对癌症功能类扰动网络模型分析,我们发现了几个与癌症有密切联系但是前人研究较少的途径,包括补体与凝血级联途径、色氨酸代谢等。在该癌症扰动网络模型具体应用方面,我们对前列腺癌症癌变进程通过该模型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正>近段时间以来,我校"通过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课题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题开展活动中受益,课堂小练笔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中的亮点之一。记得
<正>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内容进行的小篇幅写作,具有"小、快、活"的特点,可以是紧随课堂教学进行的仿写、补白、想象,也可以是对某一现象进行的描述,或是对某一活动过程的表
本文以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利用Excel软件对两个版本教科书中数学史内容的分布情况和呈现方式进行统
<正>在2015年8月的新品发布会上,董事长谢文坚揭幕了上海家化的新Logo和Slogan—"从心遇见美"。新logo更加简化、更加饱满,它试图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这是一个与昨天不同的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数学的教学地位日益提升,愈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学科价值。为了落实这一点,在教学
随着人们对数学文化的深入了解,越来越体会数学史教育价值的重要性,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从数学史的研究价值,文献综述,
目的 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HO-1)在调控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1)PI染色结合细胞流式术测定乳腺癌MDA-MB-453和MDA-MB-23
互联网时代,建立在信息数据化基础上的信息的广泛流动、全民共享和便捷使用,使信息成为新的资源,根本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农业正在实现消费主导的生产与消费的一体化。
目的:基于血栓形成的原理,测定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揭示组织因子在恶性肿瘤合并PTE
目的:1、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定量分析技术对BI-RADS 3、4、5类肿块的良恶性进一步鉴别诊断价值。2、寻找UE定量分析参数对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界值。3、探讨超声征象及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