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滴灌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秸秆还田结合滴灌灌水技术对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的影响,以及对冬小麦生长指标、产量、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设置8个试验处理,分析了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可以明显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同时使表层土壤的下渗能力得到改善,有效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带来的水分损失。秸秆还田处理的中层土壤(30-60cm)含水率比秸秆未还田处理平均高出7.91个百分点;秸秆还田措施有效缓解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加剧带来的负面影响。滴灌灌水定额为45mm时,既能有效补充中层土壤水分,又不会引起水分向更深土层渗漏。秸秆还田在冬小麦生育前期减少了土壤水分消耗,在拔节期及之后为冬小麦生长提供更多的水分。2)秸秆还田措施结合滴灌技术能有效促进冬小麦的细根发育,显著增加冬小麦的总根量、根长密度以及根尖数。根长密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扬花期,三个处理根长密度值分别为4.8、4.99、4.72 mm/cm2,根长密度的最大值比秸秆未还田处理延后,秸秆还田措施对冬小麦生育中后期的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滴灌相对于畦灌来说,更有利于冬小麦根系发育。3)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虽对出苗有不利影响,但对春生分蘖、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有积极作用。随着滴灌灌水定额的增加,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相应增大,但各处理产量及构成因子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YD2处理是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结合处理,它的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9607.97 kg/hm2、24.07 kg/hm2·mm-1,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4)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滴灌灌水定额处在40mm至48mm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处在较高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华北平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滴灌灌溉制度为:灌水定额为40-48mm,全生育期灌4-5次水。可以有效发挥秸秆还田措施和滴灌的双重增产节水效益。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镁合金的特点、应用现状、成型方法及其发展方向,介绍了Mg-Al系合金的研究进展。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分析以及力学
期刊
国内信息技术应用的持续深化,信息技术的使用逐渐渗透到各个不同的领域之中.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繁多而且复杂,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可以明显改善档案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效应趋于明显.在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关键时期,大数据技术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大数据时代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吉林省西部地区河湖连通工程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