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实验数据出发,分别论述了文东油田文13东块沙三中储层多方面的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主要内容有: 通过薄片、铸体等常规分析技术,揭示储层岩石学特征、岩石物性分布特征,研究成岩作用类型,划分成岩阶段和成岩相。文13东块取心井物性分析表明,沙三中储层属于中孔、中低渗,各砂组平均孔隙度在15.4~18.07%之间,平均渗透率在4.91~64.8×10-3μm2,碳酸盐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值在10%以上。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全岩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分布特征。该区岩石胶结较致密,粘土矿物成分以稳定组分的伊利石、绿泥石为主。 在实验室测定岩石湿润性、开展地层条件下的五敏试验研究,定量评价储层敏感性和注水对地层的损害。该地区储层敏感性属中等偏强速敏、弱水敏、弱盐敏,体积敏感性也属于中等偏弱。 通过压汞法毛细管压力曲线和铸体图象分析方法分析孔隙、喉道大小、分布及其几何形状,建立孔隙结构模型。 采用高压孔渗新技术研究净覆压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净覆压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明显,对储层渗透率也有明显影响,在每一净覆压下孔隙结构系数与地表无净覆压下的孔隙结构系数呈简单线性关系。 通过微观驱替试验研究驱油机理,分析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随着水驱油过程的进行,增加压力与注入速度,对于增加注入水的波及面积几乎没有作用。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文13东注水开发效果和改善措施。物性较差是主要的宏观因素,埋藏深、净覆压大是注水效果差的另一主要因素,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是影响该区注水效果的主要内因,粘土矿物的敏感性对注水开发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