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思辨缺席症”(黄源深,1998;高一虹,1999;文秋芳,周燕,2006)引发了一些学者从议论文的角度探索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文秋芳,刘润清,2006;柴改英,2009)。本研究以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议论文为语料,在语用-辩证法与图尔明修辞论辩理论的指导下,重点观察思辨过程中的谬误类型及成因,揭示“思辨缺席症”的症结所在语用-辩证法,旨在消除论辩双方的意见分歧提出“理性讨论者十诫”,为我们考察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中的逻辑谬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囚为逻辑谬误的产生是违反十诫的结果。本研究立足议论文的特点,尝试性地将语用-辩证法中论辩的四个阶段和“十诫”修正为适合议论文的三个阶段和七条诫律。图尔明的论辩模式因其对论辩过程的“六因素”分析,具有充分的展开性,帮助我们充分展开每篇作文的论证过程,方便我们观察诫律的遵守或违反情况。本研究以150篇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议论文为语料,利用图尔明的论辩模式的优势充分展开150篇议论文的推理过程,观察其对修正后的语用-辩证诫律的遵守情况,归纳总结出在中国学生议论文中常见的7类12种谬误类型。它们分别是:(1)有关论点的:“稻草人”谬误;(2)有关论辩相关性的:“情感诉求”谬误和“不相干”谬误;(3)有关未表达前提的:“否认未表达前提”谬误;(4)有关论辩共同出发点的:“循环论证”谬误;(5)有关论证图式的:“诉诸不相干权威”谬误、“错误类比”谬误和“轻率概括”谬误;(6)有关论证有效性的:“合成”谬误、“分解”谬误;(7)有关语言使用的:“不清晰”谬误、“含混”谬误。在每一种谬误类型之中,本研究进一步对这些谬误背后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尝试性地提出规避谬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