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vachelli)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容积为3.13m3)中进行为期90d的摄食生长实验和22d的消化试验,探讨单独添加外源脂肪酶以及在添加乳化剂的条件下,添加外源脂肪酶协同养殖效果,考察了对试验鱼的生长性能、消化酶、表观消化率、肌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Ⅰ添加外源脂肪酶对瓦氏黄颡鱼的生长、消化酶、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梯度法设计,以基础饲料组为对照组(L0),试验组则在基础饲料上分别添加100mg/kg(L100)、300mg/kg(L300)、500mg/kg(L500)的脂肪酶酶制剂。
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脂肪酶后,L100、L300、L500脂肪酶组饲料系数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17%(P>0.05)、6.35%(P<0.05)、5.29%(P<0.05),增重率提高了3.86%(P>0.05)、9.29%(P<0.05)、6.75%(P<0.05),其中添加水平为L300组的效果最好。添加100mg/kg、300mg/kg、500mg/kg脂肪酶后,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5),提高了SOD活性(P<0.05)。L300脂肪酶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最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添加脂肪酶100mg/kg~500mg/kg,显著提高了胰蛋白酶、肠淀粉酶活性(P<0.05),但对肠蛋白酶、肠脂肪酶无显著影响(P>0.05);L100和L300组还显著提高了胰脂肪酶活性(P<0.05);此外,L100组还提高了胰淀粉酶活性(P<0.05)。仪添加300mg/kg脂肪酶的L300肌肉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产生了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脂肪酶添加组相对对照组的肌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都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肪酶添加各组粗蛋白消化率脂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粗脂肪消化率L300、L500脂肪酶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100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综合以上结果,脂肪酶在瓦氏黄颡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00mg/kg。
试验Ⅱ添加脂肪酶和乳化剂对瓦氏黄颡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不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的基础饲料对照组(L0E0),在基础饲料上分别添加750mg/kg乳化剂(L0E750)、750mg/kg乳化剂+100mg/kg脂肪酶(L100E750)、750mg/kg乳化剂+300mg/kg脂肪酶(L300E750)、750mg/kg乳化剂+500mg/kg脂肪酶(L500E750),共5种处理。
结果表明:与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L0E0相比,L0E750、L100E750、L300E750和L500E750组的增重率分别提高了9.36%(P<0.05)、12.3%(P<0.05)、11.6%(P<0.05)和6.7%(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5.82%(P<0.05)、8.47%(P<0.05)、11.6%(P<0.05)和5.82%(P<0.05)。其中L300E750组的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但L100E75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添加100mg/kg~500mg/kg脂肪酶和750mg/kg乳化剂后,相比对照组L0E0,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都显著减少(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添加了750mg/kg利舒宝乳化剂的L0E750组仪显著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其中L300E750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最低。L300E750和L500E750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P<0.05),L100E750和L300E750组显著增强了血清溶菌酶的活性(P<0.05)。L0E750组比L0E0组仅显著提高了肠淀粉酶的活性(P<0.05),而脂肪酶和乳化剂的复合添加的L100E750、L300E750、L500E750组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均显著高于L0E0和L0E750组(P<0.05),L100E750和L500E750组的肠蛋白酶、L100E750和L300E750组的肠淀粉酶都显著高于L0E750组(P<0.05)。乳化剂和脂肪酶的添加对肌肉营养成分均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乳化剂以及同时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粗脂肪消化率有了显著提高(P<0.05)。综合以上结果,在添加750mg/kg乳化剂的瓦氏黄颡鱼饲料中搭配脂肪酶的最佳量建议为10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