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H.托尼(1880-1962年)是英国20世纪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丰硕,并且积极参加各种进步的社会活动,他的学术研究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服务社会所需,对社会道德而非个人道德的重视及自身的道德实践是其学术的灵魂。本文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托尼对于英国社会转型问题中的经济因素和宗教伦理因素的研究上。托尼分析了以大租地农场和耕地转牧场为表现形式的16世纪农业变革的萌芽、发展过程及对于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除了经济因素外,托尼对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还包含了宗教伦理领域的变革,他分析了英国清教主义所一脉相承的宗教改革思想,研究了清教在英格兰的发展历程,指出宗教改革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人们对于宗教态度的变化,中世纪原有的社会有机体的观念已经衰落,世俗和宗教已分成两个独立存在的领域,而宗教伦理已经不再对社会经济事务有监督制约的能力,逐利行为摆脱了宗教伦理的束缚,经济个人主义得到了解放,而这正符合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托尼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韦伯(Max Weber)相关理论的呼应。此外,托尼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也是本文的关注之一,托尼的著作《中国的土地和劳工》也被认为是当时对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思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