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互联网与中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是社会各种症候的重要表征,其从发展之时,就承载着原有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构建新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关系。高科技信息化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作为一种新媒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有时日,但是随着普通民众向社会公众身份的转化,新媒介日益体现出人类关系的本质属性——传播性的变化,在已经觉醒的公民意识推动下,出现了全民参与式传播的具有时代性的传播形态,而公共话语权的诞生与演变正是这场媒体变革的重要表征。“机制”一词一般存在于不同事物的表现形式中,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本研究以机制为切入角度来分析公共话语权在演变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和客观规律。中国社会和媒体最大的发展成果,便是公共声音的传播和公共话语权的诞生。本文跟进时代步伐,在全民传播视阈下,对公共话语权的发展逻辑和现实走势进行基础理论阐述;对公共话语权的演变机制,从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演变效应三个方面搭建结构框架,构建公共话语权形成机制理论框架和体系以及运行机制理论模型和路线,并根据公共话语权与网络舆论的密切关系、网络舆论发展过程与轨迹,做剖析性的实证追踪与社会效应探析,以此提出构建公共话语秩序、提高公共话语权的路径与策略。公共话语权作为一种“软权利”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公共选择,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酝酿、爆发、协商、维持,都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民主建设更加深入、文明程度更加开放。公共话语权的实现与演变是一个国家民主、法制、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本文结合全民传播时代背景对公共话语权演变机制的深入分析与探究,还可以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迁、民主文明建设、公民社会管理的研究提供一个兼具行动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话语动态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