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舒筋消肿方联合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舒筋消肿方联合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机理。方法: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的120例住院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联合清理术组。对照组60例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x±S下同)45.0±5.1岁;联合清理术组60例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42.0±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别。对照组入院第三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清理术组予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术后第一日服用舒筋消肿方:桃仁15 g、红花15 g、汉防己20 g、土茯苓30 g、酒大黄15 g、木瓜20 g、泽兰15 g、盐车前子30 g、川牛膝9 g、独活10 g、三七粉3 g、生薏苡仁30 g、茯苓15 g、生黄芩9 g、连翘12 g、泽泻15 g、桂枝6 g,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麻醉消退后即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行直腿抬高训练,术后第1-3日再下地活动。舒筋消肿方服用14天,2组治疗后均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观察指标包括反应手术疗效的指标:膝关节周径术后第一日和术后两周的差值(单位:cm),术后下地时间d(单位:天),VAS评分,HSS评分。分别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周径术后第一日和术后两周的差值,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最早下地的时间,及分别在术后2周、6周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HSS膝关节评分,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膝关节压痛点,术后下地时间、术前术后的VAS评分,HSS评分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1两组治疗前膝关节周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一天、术后2周膝关节周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清理术组患者术后第一天、术后2周膝关节周径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清理术组术后第一天、术后2周膝关节周径,小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最早下地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别在术前、2周、6周后对两组病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随访,得到VAS疼痛评分,两组患者在2周、6周后的VAS评分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分别在术前、2周、6周后对两组病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随访,得到HSS评分,两组患者在2周、6周后的HSS评分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治疗14d后临床疗效率为86.67%,联合清理术组为95.00%,两组临床疗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联合清理术组治疗14d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3.33%,两组治疗14d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舒筋消肿方基础上联合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并且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