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宝类基金可分为以下三类:互联网类,银行类,基金公司类。在总体上升趋势中宝类基金的资产规模于最近出现了一些波荡,分析宝类基金投资者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感知风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市场上众多的类余额宝理财产品,宝类基金投资者的感知风险包括哪些方面?感知风险是怎样影响宝类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与投资行为的?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感知风险的不同方面作用有何不同?如何降低投资者的感知风险?本文结合宝类基金产品的特点,对宝类基金投资者的感知风险与投资意向、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以及感知风险理论为基础,结合宝类基金特点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形成了基于感知风险的宝类基金投资意向与投资行为模型,通过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分析了总体感知风险与投资行为关系;接着通过对代表人群的重点访谈,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构建出宝类基金感知风险的主要维度及测量项,根据国内外成熟的测量量表,结合宝类基金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分析个体投资者感知风险与投资行为的关系,将宝类基金的主要投资群体——高校学生为主要的调研对象,通过实地发放问卷和网上调研两种渠道共收回了问卷281份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将宝类基金的代表——余额宝作为案例,分析了余额宝的感知风险内容及其降低策略;最后对调研进行总结并在理论上提出了降低宝类基金感知风险的策略。得出以下结论:(1)在各类感知风险中,投资者基于自身的在心理承受和财务损益方面的风险感知,大于基于投资产品的技术操作和功能层面的风险。(2)宝类基金男性投资者感知风险影响高于女性;宝类基金投资主体多集中于18-25岁年轻人,不同年龄群体对感知风险在投资过程中影响不十分显著;较低文化投资者感知风险显著削减投资意向,并降低未来投资行为;相对于高收入群体,较低收入群体对感知风险更敏感;基金系现金宝投资者有较强的感知风险并对投资意向有较强抵消作用,而其他系数差异不大。(3)知觉行为能力与感知风险对投资意向与投资行为的影响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均给出了合理解释,且基于此在宝类基金理财产品的设计、营销及管理等方面为相关机构提出了改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