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DR1及P-gp170的表达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多耐药基因MDR1及其基因产物P—糖蛋白170(P-gp170)的表达情况,探讨MDR1及P-gp170在PNS患儿糖皮质激素(GC)耐药中的作用及介导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PNS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果分成两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和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各15名。1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分三个时间点采集外周血标本:(1)发病初未用GC时;(2)足量GC治疗4周后;(3)病情缓解停用GC二月后或病情不缓解但泼尼松减量至每天小于0.5mg/kg。进行如下实验:①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NS患儿不同时间点PBMC MDR1mRNA的表达。②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NS患儿不同时间点PBMC P-gp170的表达。结果(1)control组儿童和PNS患儿PBMC均有MDR1mRNA及P-gp170的表达。(2)PBMC MDR1mRNA与P-gp170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853,P<0.05)。(3)使用GC前,SSNS患儿PBMC MDR1mRNA及P-gp170的表达均高于control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足量GC治疗4周后二者表达量明显增高,与GC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停用GC二月后二者表达量明显回落,与GC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4)使用GC前,SRNS患儿PBMCMDR1mRNA及P-gp170的表达均高于control组儿童,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足量GC治疗4周后二者的表达量明显增高,与GC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病情缓解停用GC二月后或病情不缓解但泼尼松每天用量小于0.5mg/kg时二者的表达量有所回落,但与GC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均<0.05)。(5)分别对三个时间点SRNS和SSNS患儿PBMC MDR1mRNA/P-gp170的表达量进行比较,SRNS患儿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6)PNS患儿激素治疗前PBMC P-gp170的表达量与复发的次数正相关(r=0.399,P<0.05);SRNS患儿激素治疗前PBMC P-gp170的表达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及肾脏病理积分均有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76,0.529,P均<0.05)。结论(1)健康儿童和PNS患儿PBMC均有MDR1mRNA及P-gp170的表达。(2)PNS患儿PBMC MDR1mRNA与P-gp170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3)PBMCP-gp170表达增高可能与PNS患儿GC耐药有关,PNS患儿PBMC P-gp170表达增高可作为GC耐药的标志之一。(4)应用GC可能诱导了PNS患儿PBMC P-gp170表达增高,推测可能是导致一部分PNS患儿GC耐药的原因之一。(5)PBMC P-gp170表达增高与PNS活动、复发及病理有关,可做为临床预测预后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对照组肠壁、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者有神经节细胞段和无神经节细胞段肠壁神经组织中钙视网膜蛋白(Calret
目的以有效性、预测性、安全性为主要指标,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视觉及屈光效果,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目的:观察阿霉素(Adriamycin,ADR)对乳鼠心肌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