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苗期生长在其发育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但是由于单叶的净光合速率并不能很好的反应整个植株的生长状况,因此对植株整个单株的光合速率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整株光合速率遗传机制的研究。作物冠层结构影响了光能在作物群体的分布以及作物群体的光合能力,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及群体结构应有利于提高群体光合能力。通过改善群体结构,使更多光能到达冠层内部叶片上,增加下部叶片的光截获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以小偃54和京411构建的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苗期整株净光合速率及大田冠层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一共检测到小麦RIL群体苗期整株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性状的20个QTLs,分别位于2D、3B、5A、5B、5D、6A、6B、7A、7B染色体上。相关性较高的性状间有一些共同的QTL,表现出一因多效或者紧密连锁效应,在5A染色体上的Xwms156.1至Xwms328区间,存在调控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面积以及整株净光合速率4个性状的QTL位点,各位点的遗传效应贡献率均超过了10%,且增益效应均来自母本小偃54,适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聚合育种。2.在大田正常栽培条件下,分别在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后期测定了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无截取散射等参数,并调查了构成冠层结构的相关性状。一共检测到冠层结构相关性状的37个QTLs分别位于1A、1B、1D、2A、2B、2D、3A、3B、4A、4B、4D、5B、7A、7D染色体上。其中位于2A染色体Xwms448~Xcfa2043之间的QTL,调控了抽穗期和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遗传贡献率大,遗传效应相同;位于5B染色体Xbarc140~Xbarc142的QTL,既调控了抽穗期和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也参与了开花期和抽穗期无截取散射的调控。3.从遗传群体水平,对叶面积指数相关(LAI)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AI随生育进程呈现动态变化,其中灌浆后期的LAI与生物量和产量正相关。当抽穗期LAI>4.0时,随着LAI增大,生物量和产量不再增加,但灌浆后期平均叶倾角(MTA)增大时会提高生物量和产量。在株高不超过80 cm的群体中,选择旗叶与倒二叶叶长之比较大的材料易获得高产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