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一位文学成就卓越的当代非裔美国剧作家。随着《莱尼大妈的黑臀舞》、《篱笆》、《钢琴课》等剧本的出版和公演,威尔逊的戏剧作品取得成功,先后荣获两次普利策奖、一次托尼奖并多次获得纽约剧评人奖。威尔逊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将美国非裔二十世纪的历史变迁划分为十个阶段,创作了十部历史剧,其中《乔·特纳来了又走了》是威尔逊心中的代表作。该剧作以20世纪初南方奴隶获得解放并开始向北方迁徙为背景,描写了他们如何重获身体与心灵的完整。作为一名以黑人传统文化为创作立场的剧作家,威尔逊从宇宙整体性的观点出发,将非洲神话与黑人布鲁斯等艺术传统相融合,强调黑人的传统文化精神对自我与种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以奥贡神为原型的悲剧理论,分析主人公卢米斯的约鲁巴悲剧精神。约鲁巴的悲剧性来自于个体独一性与宇宙整体性之间的悖论式存在。剧作主人公卢米斯要想重获存在的完整性,必须承受自我割裂的痛苦,接受了自己的苦难和个体的不完整性,在与非洲精神联通的世界中拯救分裂的自我。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引言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威尔逊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第二部分为国内外有关这部作品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对约鲁巴悲剧的神话人物原型以及各个阶段的介绍,第四部分为研究的重要性。第一章到第四章为文章的讨论部分。第一章主要讲述卢米斯为追求宇宙完整性进入“转换深渊”,这是对奥贡神的通道仪式的模仿。卢米斯与历史的割裂,与心灵的分离,与北方寄宿旅店里黑人之间的不信任,使卢米斯处于一种愤怒与绝望的状态。非洲桑巴舞与非洲精神相连,促使卢米斯进入“转换深渊”,承受自我分裂的痛苦。卢米斯通过意志将宇宙力量的毁灭性与创造性相融合,使其看到黑人作为一个种族起死回生的意象,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意识的重新融合。第二章讲述了卢米斯通过奥巴塔拉神的智慧重新自我塑造。剧中人物拜纳姆是奥巴塔拉神的体现,在他的帮助下,卢米斯通过布鲁斯实现了痛苦的宣泄,将个人的痛苦转化成了族群共同的苦难,明白了自己内心的力量的不可剥夺性。卢米斯释怀了自己的愤怒,与自己的不完整性和解。第三章讲述了卢米斯在精神独立后,拒绝了与妻子相聚,从对基督教上帝的崇拜中解脱出来。他相信自己的力量,划破胸膛用自己的血献祭,并真正站立起来,实现了身心独立。第四章是对威尔逊精神性美学的总结。在后艺术运动时期,威尔逊的写作重心并非是黑人与白人的矛盾,而是追求一个新的拥有宇宙性整体观的自我。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卢米斯的悲剧精神既体现在他在黑暗深渊中的顽强意志,也体现在他对苦难的包容,对自我价值的坚决维护,这些都是威尔逊站在黑人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立场上与读者共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