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研究(1927—1937)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支柱的信用体系逐步建立起来。近代中国商业银行在1927-1937年间进入到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各商业银行顺应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广泛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经营规模。根据出资主体的不同,商业银行分为三个层次,即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和地方银行。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国有银行中的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民营银行中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金城银行以及地方银行中的安徽地方银行在这期间的银行网点布局情况做具体描述,并分析影响不同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因素。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测算近代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效率,得出中央银行的网点布局效率水平要高于其他银行,中国银行由于处于业务调整期,网点布局效率水平较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金城银行的网点布局效率水平与银行整体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近代商业银行的网点布局与金融中心的吸收辐射能力有关,全国金融中心城市上海,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吸引众多银行纷纷在此设立总行或总管理处;而在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天津、汉口和广州,众多银行设立分行或管辖行。银行网点布局是研究近代以来中国金融网络构成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各级金融中心的形成和演变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保险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保险业便开始允许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如1992年美国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就进入上海设立分公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