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在开放经济的各变量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影响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关键变量。这是由于开放经济中各种经济变量的状况最终都将在汇率上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而汇率的波动会从外部到内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对开放经济的运行产生深刻的影响。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大,人民币一直承受着很强的升值压力。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国内物价水平却不断上升,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特征,造成了与传统理论相背离的现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是否对国内通货膨胀情况起到抑制作用呢?其抑制作用如何呢?因此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以国内物价指数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从规范的角度对汇率传递和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了客观的介绍:这包括汇率的完全传递理论和汇率的不完全传递理论并从理论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如何从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影响国内的一般物价水平。另一方面,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情况的影响。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实用性,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改革制度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本文还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汇率传递理论和通货膨胀的基础知识实现定性模型的研究;利用2003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相关数据,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检验了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价格和以消费者物价指数为代表的国内价格的影响程度,以便估计国家对外部冲击的承受程度从而运用货币政策应对这些冲击。由于汇率变动通过进口消费品的价格、进口中间品的价格(通过产品成本渠道)和外币定价的国内产品价格传递到国内价格,我们分两步检验了汇率的传递。第一步,我们检验了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第二步,我们检验了进口价格和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检验结果表明: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不是一对一的。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在长期中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则要比短期中大的多。长期关系表明名义有效汇率单位百分比的变化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0.49%,从而表明汇率是不完全传递的。短期内,人民币1%的升值会导致进口价格指数0.2%的降低,因此可以说汇率冲击只有很小一部分传递到进口价格上。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一个标准差新息会导致消费者价格指数大约0.0007的变动,名义有效汇率一个标准差新息会导致消费者价格指数大约0.0016的变动。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第一期名义有效汇率只解释了消费者物价指数的0.33%,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只解释了消费者物价指数的2.29%。从而表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名义有效汇率的总体传递效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