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崇拜者的历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cx2008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是20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毛姆一生出版了大量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片小说,随笔,戏剧等,异域风情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毛姆对东方情有独钟:他以南太平洋岛屿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东方故事,南太平洋诸岛甚至被称为“毛姆国”;1919年他前往中国,回国后,他以中国见闻为素材,创作了《在中国的屏风上》(On a Chinese Screen)、《彩色的面纱》(The Painted Veil)以及《苏伊士之东》(East of Suez)。西方评论界习惯于将毛姆笔下的东方各国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国内评论界则更多地关注毛姆的中国系列作品,将其视为毛姆中国观的最直接体现。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毛姆对中国有许多误读,持有矛盾的中国观:一方面傲慢与偏见并存,另一方面又被中国深深吸引。本文同样单独研究毛姆的中国系列作品,但与传统研究又有所不同,将“中国”这一概念分为古代中国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两个部分,毛姆是古代中国的崇拜者和追随者,对中国朝现代化方向的转变持反对态度,这一态度表现为他对20世纪中国的漠视、傲慢及偏见。本文首先梳理了从14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形象在英国文学中的沿革,而毛姆对古代中国的迷恋和追寻,则和20世纪英国文学普遍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恰恰相反;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毛姆笔下的中国人物形象,认为他避开了“黄祸论”的影响,从劳动人民,女性和学者身上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启示;本文第三部分,从毛姆作品中提炼出了较抽象的中国元素,包括田园式的景致,中国的艺术及哲学,证明毛姆对古代中国的执着和推崇。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毛姆到访中国,并是不带着西方殖民者的优越感而来,而是带着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情绪而来。古中国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满足了毛姆为自己和同胞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出路的需要,中国是他眼中乌托邦式的存在,是饱受一战苦果折磨的西方人最后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内皮生长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SP患儿28例、HSPN患儿22例和30例健康
<正>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就汽车涂装课程
中日关系事关地区和平与稳定。近来日本对华政策进行调整,在国际政治及安全层面遏制中国的同时,力图在经贸层面加强对华合作关系。日方呼吁开展日中高层来往、启动对华全方位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
随着“互联网+”在2015年年初的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主题。各方面
科幻电影被称为原子能时代的诗,它立足现实以未来视角观察着人与自身、与社会、与世界的关系;又展开好奇求知的翅膀,探索着人与宇宙太空的联结,满足了人们对于未来发展的想象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实用的登革病毒检测及分型方法:方法分析登革1~4型病毒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针对登革病毒1~4型的特异性包被探针,扩增、克隆测序后包被聚乙烯微孔板。PCR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