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2010流入中国的FDI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根据这三十二年来,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额不断刷新的事实,可以看到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呈现出互相融合,共生增长的状态,共同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呈现出较明显的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贸易投资一体化从宏观上来看,是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方向上的一致性,时间上的同步性,是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互补,互动发展的现象。从微观上来说,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实质是,要素分工下,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进行全球化生产和经营,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在跨国公司的安排下,围绕着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价值链,表现出联合作用、相互依存、共生增长的一体化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大量外资的引进,世界500强中绝大多数公司来到我国投资。根据张二震等学者的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贸易投资一体化格局。那么,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否已经形成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珠江三角洲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现状?(2)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否形成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趋势?(3)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有何差异?(4)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下,珠三角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什么?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一是通过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了解该地区贸易与投资的现状。二是采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珠三角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解读。三是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判断得出珠江三角洲存在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四是思考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珠三角如何使本区域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并研究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发展中经济体自主创新理论,结合珠三角实际情况,提出珠三角推进自主创新的对策。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从传统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入手,蒙代尔(1957)通过两个国家、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分析,得出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替代的关系,但这一结果的理论前提过于严格。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小岛清发表了很多有关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著作,反对蒙代尔的贸易投资替代关系,他认为贸易和投资是互补的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技术障碍和制度障碍逐渐降低,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也越来越呈现共生增长,相互促进的趋势,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从分歧开始走向融合。此外,在文献综述中还列出了国内外学者对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互补关系的实证分析。以上的文献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1)就全国或省级范围内,学者应用各种不同的计量工具选取不同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和出口的影响作用的分析,包括对进出口结构的分析;(2)就珠三角地区的研究目前还未有学者对此进行阐述或证明。(3)基于贸易投资一体化下研究FD工对国家或地区的其他方面影响主要放在就业、福利、利益分割,还有非关税壁垒等等。研究贸易投资一体化对珠三角地区经济方面的一些影响目前还是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其次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现状,主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贸易的规模、商品结构、地理分布,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投资主体进入方式和国别(地区)进行定量分析,珠三角的对外贸易规模逐年上升,商品结构趋于高级化,总体趋势是在进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比例稳步上升;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市场不断趋向多元化,但总的来说目前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市场集中度仍然偏高,主要进出口对象是香港、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台湾和东盟;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上升,外资主体进入方式也从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三足鼎立,变为外商独资一枝独秀;从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看,排在前列的分别是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日本、中国台湾、美国、新加坡、韩国。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再次,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其在全球布局进行资源配置的结果,必然使得越来越多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在跨国公司的主导下相互影响,共生增长,形成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外资不断进入和跨国公司的主导下,珠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同样也在相互融合,共生增长。因此采用VAR、协整、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定量实证分析,得出从长期来看,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该地区已经形成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初步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比较。最后,珠三角开放与我国整体的开放战略相一致,该地区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主要建立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基础上,近年来,珠三角面临着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国内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以及国外新兴工业化国家低成本的竞争压力,而本土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与压力,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珠三角开放型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自主创新,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主要是:一是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中国、各省市、长三角区域的贸易投资一体化,而没有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有重要的研究性;二是国内学者对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地区进行比较的多,且大多是从宏观总量、经济发展方式、但基于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来比较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特点的文章还没有。本文参考南京大学教授张二震的实证分析,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实证分析,比较得出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地区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同;三是国内学者谈自主创新的文章较多,但在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谈自主创新的文章还较少,而在此条件下研究珠江三角洲的自主创新更没有。本文根据自主创新理论,分析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发展中经济体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改变被选择的命运;与此同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建议。尽管本文有所创新,但是本文也有很多不足:一是本文的数据从1992-2009,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时间较晚,导致年度数据时间跨度较短,无法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影响实证分析的精确性,因此无法深入分析贸易与投资二者的关系;二是由于数据可获得性问题,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比较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特点时,只能从宏观上进行比较,而不能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上进行详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