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音乐与消费空间的构建——以扬州香江蕉叶菲律宾乐队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人类学长期专注于农村而忽视城市,主要研究民间、乃至部落原始部落的音乐。然而在当下后现代-全球化语境的世界,亚文化的苗头更应归功于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性。20世纪50年代,作为人类学独立分支的“城市人类学”产生了。随着城市研究理论的丰富,关于城市的经济、政治、法权、教育等大大小小的社会问题无一不在其研究范围内;到了70年代左右,“城市音乐人类学”也诞生了。本研究正是属于城市音乐人类学范围,立足于实情,转变思维方式,超越传统的视角,拓宽自己对音乐审美的视角,客观对待异国在我国流散的音乐文化,力图正视他们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描述菲律宾乐人的音乐表演,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他们的表演带来的意义、并且如何成功地与商业结合,即音乐在构建想象的异国消费空间过程中的意义。从音乐文化切入,逐一深入到生活文化,挖掘出隐蔽的社会结构是如何贯穿在音乐与生活中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21世纪以来,有两大发展给社会带来诸多影响,并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迅速攀升,“银色浪潮”袭来,中国人口急剧老龄化;二是电视、广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