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a-五环三萜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HBV活性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HBV)在宿主中不断增殖而引起的长期的进展性疾病,部分病程可迁延转为重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的治疗药物存在应答率低、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抗性以及停药后反弹等不足。中医药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也是获得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本论文基于前期研究,对具有抗病毒、保肝护肝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结构修饰,为寻找发现高效低毒的抗HBV药物提供依据。  1.目的:  对具有抗病毒、保肝护肝的中药有效成分五环三萜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寻找具有抗HBV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2.方法:  2.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以齐墩果酸(OA)、熊果酸(UA)、甘草次酸(GA)等五环三萜化合物为原料,采用Jones试剂氧化、Baeyer-Villiger氧化、碱水解等反应,制备裂-A-五环三萜衍生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手段对得到的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2.2 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各化合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毒性浓度(CC50)。  2.3 对HBsAg、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观察各化合物对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分泌的影响,计算化合物对抗原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验证。  2.4 对HBVDNA、HBVcccDNA复制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筛选出具有较强抑制HBVDNA复制作用的化合物,再以FQ-PCR法评价筛选出的各化合物对cccDNA复制的抑制作用。  上述测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合成了七个裂-A-五环三萜-3,4-内酯:OA-2-1BV、OA-2-2BV、OA-Br-1-1、OA-4、GA-2、UA-2和F-1;三个内酯的水解产物OA-3、GA-3和UA-3;其中化合物GA-3、OA-2-2BV、OA-Br-1和OA-Br-1-1为新化合物,各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DEPT、I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得到确证。  3.2 除OA-Br-1(CC50=100.4μM)外,其余各化合物半数毒性浓度CC50值均大于400μM。  3.3 合成的裂-A-五环三萜-3,4-内酯对HBsAg、HBeAg两个抗原分泌的抑制作用均比原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水解产物相对于内酯化合物活性有轻微下降。活性最好的化合物OA-2-2BV和OA-4对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大,ELISA实验测得二者IC50值分别为0.14μM和0.86μM,阳性对照药OA为813.6μM;流失细胞实验测得在25μM时,二者对HBeAg分泌抑制率分别达到33.5%和34.0%。各化合物对HBeAg分泌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对HBsAg的抑制。此外,裂-A-齐墩果烷型化合物(OA与GA系列)活性优于熊果烷型(UA系列)。C12/C13碳碳双键对抗原分泌的抑制活性有较大的贡献。  3.4 合成的裂-A-五环三萜-3,4-内酯OA-2-1BV、OA-2-2BV、OA-Br-1-1、OA-4、GA-2、UA-2和F-1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其起始原料(<10%),在25μM时,抑制率分别为51.40%、83.32%、82.36%、46.00%、27.93%和11.49%;各内酯的水解产物UA-3、GA-3和OA-3活性比水解前有所上升,尤其是化合物GA-3,抑制率为91.56%,与阳性药物拉米夫定(92.83%)相当。化合物OA-2-2BV、OA-4和GA-3抑制HBV cccDNA复制的IC50分别为32.7μM、33.5μM和12.3μM,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提示化合物GA-3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抗HBV先导化合物。在抑制HBV DNA复制方面,同样齐墩果烷型化合物(OA与GA系列)优于熊果烷型(UA系列)。C12/C13碳碳双键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活性有较大的贡献。  4.结论:  裂-A-五环三萜衍生物能显著提高五环三萜化合物的抗HBV活性,相较于原料OA,化合物OA-2-2BV和OA-4对e抗原的分泌的抑制作用提高约1000倍;化合物GA-3对HBV DNA的抑制率为91.56%,与阳性对照药拉米夫定相当;化合物OA-2-2BV、OA-4和GA-3抑制HBV cccDNA复制的IC50分别为32.7μM、33.5μM和12.3μM,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化合物GA-3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抗HBV先导化合物。裂-A-齐墩果烷型环化合物(OA与GA系列)抗HBV的活性优于熊果烷型(UA系列);C12/C13碳碳双键对抗HBV活性可能有较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超级细菌的出现使得临床上使用的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效,这主要是因为其可以产生一种水解抗生素的金属β-内酰胺酶,脆弱拟杆菌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CcrA是一种典型的金属酶,但目前对其与该类抗生素之间的结合过程研究比较少,对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测定和理论预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金属β-内酰胺酶CcrA与头孢噻肟(CTX)和头孢他啶(CAZ)之间分子识别和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在大肠杆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中药的发明与应用不仅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应用形式和理论体系。科研工作者们用
目的:薄层色谱是一种有效、简单的,应用范围广泛的色谱分析方法。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开发一个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所要求的新型固定相制备薄层板分离混合物进行红外分析。方法
摘 要:大学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应抓住“互联网 教育”时代发展机遇,推进与体育教学改革融合。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教学与互联网资源利用现状和终身体育能力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 ”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优势,提出“互联网 ”背景下以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即“MOOC”、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翻转体育课堂与大学体育教学融合。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