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一直都是国与国之间斗争和较量的重要领域。当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西方一直以来“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并未改变。而且,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和崛起,西方更是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以搞乱我国的思想领域,最终达到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目的。因此,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凝聚人心,筑牢思想防线,维护好社会主义政权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导师—列宁,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先行者,为如何建设和维护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措施,对我们今天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重新研读列宁相关经典著作,在厘清其逻辑思路的基础上对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形成此文章,文章共分为四章。论文第一章是本文的逻辑起点。本章一方面对“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理解,为后文的进一步阐释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本章对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揭示出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学说一脉相承,找准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依据。论文第二章论述了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历史背景方面,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在苏俄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激化极其需要澄清思想领域内的认识,为自发的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的关键时刻,列宁结合苏俄的实际斗争需要应运而生。此外,列宁的早期革命经历、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提升及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也是促使列宁致力于对苏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理论建构的重要背景。历史进程方面,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88-1902年为其思想的萌芽时期,在这一阶段列宁主要是进行理论宣传,使苏俄革命阶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1902-1917年为其思想的形成时期,在此阶段列宁认识到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性,开始对苏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理论上的建构;1917-1924年是其思想的完善时期。夺得政权后,列宁为了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主要从经济建设等方面对苏俄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巩固和完善。论文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论述了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对其思想的主要内容本论文从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途径及建设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以马克思主义统一党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是其建设思想的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是重要原则;批判错误思潮唤起苏俄社会主义意识、提出灌输理论等措施是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在批判中指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方向,在实践中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理论是推进苏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坚持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对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开拓性、革命性这两个鲜明的特征进行了论述,揭示了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形成过程中所凸显的独特性。论文第四章是论文研究的逻辑终点,主要对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进行了研究。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顺利实现了从“说服俄国”向“管理俄国”的转变以及为中国找到科学的救国理论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三个方面。对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重新研读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指导。因此,在本论文的最后,重点对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进行了探讨。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给予我们的当代启示主要表现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就要时刻警惕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保持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纯洁性。列宁在苏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完善时期非常重视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当前我们面对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我们更需要重视文化工作,增强文化自信。执政党是我们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导者,我们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就需要加强党的作风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此外,在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上,我们既要坚持列宁提出的灌输理论也要善于结合当代要求创新我们的方式和方法,进而确保意识形态宣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