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集取工程中反滤料的设计是最核心的内容,然而我国的设计方法均采用前苏联20世纪初的设计经验,由于该设计经验与我国的水文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的工程师往往是通过个人经验进行参数取值的,这些因素导致了工程设计随机性很大。针对反滤料的理论成果匮乏的问题,本文对其渗透性和失效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对反滤料渗透性的研究采用的是试验方法。在试验中,笔者发现了《土工试验规程》测定大孔隙材料渗透系数的致命缺陷-无法保证流态为层流。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了两种方案:(1)把《土工试验规程》常水头渗透试验仪中调节管管口抬高至足够高度,直至流态为层流(通过测压管中水头差来判断)。(2)《土工试验规程》常水头渗透试验仪中调节管改为进水管,溢流管改为出水管,通过进流流量控制渗流流态(通过测压管中水头差来判断)。此外,笔者还分析了反滤料渗透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非线性渗流渗透系数的计算。对反滤料失效的研究采用的是实地考察的办法。笔者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反滤料的失效除了流土和接触流土外,还有滤饼堵塞、滤层击穿和“滞流”三种失效方式。本文对它们发生的原因做了详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