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CO2下拟南芥突变累积株系的培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gin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植物吸收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释放出O2的过程,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的能量都来源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类型有C3光合途径、C4光合途径、CAM(景天酸代谢),其中C3、C4光合途径是绿色植物的主要的光合类型。C4植物的生产潜力远远高于C3植物,为了更好地利用C4光合作用的优势,许多研究尝试将C4光合作用的特征引入到C3作物中来提高其生产率。研究表明C4光合途径是从C3光合途径进化而来的,而C4光合途径进化的关键性驱动力可能是低浓度CO2。胁迫诱导突变是适应进化的非随机的定向突变机制,增加生长在非适环境下细胞中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突变来增加适应性进化。其分子机制(DNA双链断裂修复过程中引入突变)也已证实在拟南芥中存在,在胁迫条件下增加有益突变的积累。我们课题组先前将C3模式植物拟南芥在低CO2条件下培养,发现拟南芥中对应的C4光合途径关键酶如PEPC及PEPC-K的表达上调,而且胁迫诱导突变通路上的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四个基因—CIPK3、UVR3、TEB、RBB1的表达上调。我们实验室首先获得了该4个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敲除突变体,通过杂交获得纯合四突变株系cipk3/teb/uvr3/rbb1(Quad mutant)。我们推测纯合四突变体的基因组稳定性下降,在低CO2胁迫条件下,突变率会增加,通过连续多代培养累积更多的突变,期望获得更多的适应性突变。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已经获得了转玉米C4型PEPC(C4光合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拟南芥株系,通过与cipk3/teb/uvr3/rbb1(Quad mutant)纯合四突变体株系杂交获得了 oePEPC/cpk3/teb/uvr3/rbb1(oePEPC/Quad mutant)拟南芥纯合株系。本实验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开展而来的,将不同类型的拟南芥株系(野生型、cipk3/teb/uvr3/rbb1和oePEPC/cipk3/teb/uvr3/rbb1)在 100 ppm CO2 胁迫环境条件下连续培育多代,建立突变累积株系,观察低CO2对不同拟南芥株型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计划对第十一代的株系进行基因组重测序以追踪在此过程中的遗传变异(更多的适应性突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低CO2胁迫环境下拟南芥突变累积株系的培育(1)本论文设置了两个CO2生长条件,正常CO2(380 ppm)和低CO2(100 ppm)条件,对野生型(Col-0)、cipk3/teb/uvr3/rbb1(Quad mutant)和 oePEPC/cipk3/teb/uvr3/rbb1(oePEPC/Quad mutant)拟南芥株系进行连续多代培育并对每一代进行表型分析。在正常CO2和低CO2环境条件下,相较于野生型拟南芥,cipk3/teb/uvr3/rbb1(Quad mutant)和 oePEPC/cipk3/teb/uvr3/rbb1(oePEPC/Quad mutant)株系的植株矮小,表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敲除抑制植物的生长。(2)对每一代野生型、cipk3/teb/uvr3/rbb1(Quad mutant)和 oePEPC/cipk3/teb/uvr3/rbb1(oePEPC/Quad mutant)拟南芥株系进行了生理数据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低CO2胁迫条件下生长的3种类型的植株与正常CO2条件下的相比,其PEPC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花瓣长度、宽度、面积等减小,表明低CO2对拟南芥生长是一种严重胁迫,抑制这3种类型的拟南芥株系的生长。在正常CO2条件和低CO2条件下,每一代的 oePEPC/cipk3/teb/uvr3/rbb1(oePEPC/Quad mutant)株系的 PEPC 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同一代的野生型拟南芥和cipk3/teb/uvr3/rbb1(Quad mutant)株系的酶活性,可见过表达PEPC基因在其后代中稳定过表达。在正常CO2和低CO2条件下,cipk3/teb/uvr3/rbb1(Quad mutant)和 oePEPC/cipk3/teb/uvr3/rbb1(oePEPC/Quad mutant)植株的叶面积和花瓣面积比野生型小,表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敲除影响拟南芥的叶和花瓣大小。在正常CO2和低CO2条件下,oePEPC/cipk3/teb/uvr3/rbb1(oePEPC/Quad mutant)株系的植株叶面积和花瓣的长度、宽度、面积等比cipk3/teb/uvr3/rbb1(Quad mutant)植株的大,说明转玉米C4型PEPC基因对拟南芥生长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2.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连续种植了 9代(MA-8),下一步将获得在正常CO2和低CO2胁迫条件下快速进化的拟南芥突变累积株系(野生型Col-0、cipk3/teb/uvr3/rbb1、oePEPC/cipk3/teb/uvr3/rbb1)第十一代(MA-10),进行基因组重测序追踪遗传变异,为将来C3作物的光合途径改造提供基因组编辑方案。
其他文献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脑性共济失调(Autosomal-recessive cerebellar ataxias,ARCAs)是一类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肢体运动的自主协调能力受损。其中常染色体隐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症20(Autosomal recessive spinocerebellar ataxia 20,SCAR20)是新近报道的一种早发性ARCAs,临床表现为小脑萎缩、运动共济失调和严
反乌托邦三部曲是反乌托邦题材中的代表作品,在故事层面表达对黑暗乌托邦世界的反抗是其一大特征。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我们发现反乌托邦三部曲中均有女性角色参与这一反抗,同时她们的反抗行动也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包括反抗的途径相同、反抗的结局相同等。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这一反抗叙事特征进行考察,试图通过分析和探究女性主体的反叛动机、反叛途径的有效性及其最终失败的原因,进而揭示在男权话语的参与和运作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因其轻质高强、抗腐蚀性强、抗疲劳性强等卓越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建筑、船舶等领域中;但由于CFRP材料的剪切强度、层间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仅为其抗拉强度的5%~20%,使得CFRP索的连接与锚固成为突出问题。CFRP环带拉索采用层带缠绕的方式,既发挥了 CFRP的材料优点,又解决了端部锚固问题;作为桥梁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寿险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在寿险公司迅速发展之时,公司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同时寿险业在经营上具有金融行业所特有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经营不善等原因,均有可能使其资产、信誉遭受损失,甚至引发财务危机,使公司破产或者倒闭。而其经营状况不仅关系自身利益,还会对整个金融行业甚至国家的金融稳定、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寿险公司的监管者,应该提前做出预警,
水声信道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使得水声通信存在可用带宽小、延迟大、环境噪声干扰强、多径效应严重等问题。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能够有效地对抗多径衰落,一直是水声通信的研究热点。然而,OFDM水声通信技术仍存在频谱效率较低、带外泄露过大、对频偏敏感等缺陷。正交频分复用/偏移正交幅度调制(Orthogonal Fr
隐喻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中,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80年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隐喻认知特性的研究。大量与隐喻理解任务相关的模型也相继问世。但由于隐喻理解自身的难点,相较于隐喻识别任务,隐喻理解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对隐喻理解任务特点的分析以及相应解决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认知隐喻学和语言学理论出发,通过研究汉语隐喻的特点以及理解过程,对汉语隐喻理解的难点进行具体分
本文在笛卡尔网格上构造了求解双曲守恒律方程的高阶有限体积形式的逆Lax-Wendroff边界处理方法。由于内部高阶格式需要较大的模板,并且边界与网格可能以任意形式相交,这为处理数值边界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给出虚拟值,Tan和Shu提出了双曲守恒律方程有限差分形式的逆Lax-Wendroff边界处理方法[32][33][34]。有限体积格式相比有限差分格式处理守恒律方程更有优势,但是在边界附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具备了理解、学习、以及感知的全方面能力。机器人书法作为智能机器人领域重要的应用,其在历史、文化和工业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关于机器人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控制算法上,其书写方式多样化以及书写结果的多样性仍值得探索。本文通过设计基于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和生成对抗网络的机器人笔画书写方法和构建机器人个性化完整汉字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目不断攀升,如何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实施高效监管,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问题。深圳证券交易所采用的方式是“抓两头,带中间”以及“共建上市公司群体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发挥细分行业龙头的聚集、示范、带动效应”。2019年11月,证监会印发了《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到5年的时间,使得存
在对国外研究李白的情况作材料梳理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线索溯源至德国浪漫派“新神话”创造理论,将英美世界中的李白及其一系列传播译介现象总结为“李白神话”,研究其核心特征与西方思想文化史的联系,并从宗教、社会思潮和文化等维度探讨李白神话在西方被构建、运用的意义。首先简要论述了李白神话的发端背景,并结合启蒙思想运动以及18世纪中叶前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即“自然理性的理想国”,因而这一时期的李白被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