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次苷Ⅱ抗乳腺癌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淫羊藿是应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最近有研究报道其具有抗癌作用,为了寻找其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本文应用MTT法从10个来源于淫羊藿的黄酮类单体成分中,筛选出两个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化合物,最终我们选择了效果更优的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aS)进行进一步研究。MTT试验表明:淫羊藿次苷Ⅱ可以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地抑制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于是,我们以这两种细胞为对象对淫羊藿次苷Ⅱ的抗肿瘤机制进行了探讨。   从淫羊藿次苷Ⅱ对细胞形态和DNA分布的影响切入,发现该化合物能够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地诱导细胞凋亡。所以,针对凋亡相关的不同信号通路和调控环节,本文对该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通过DAPI染色试验和DNAladder试验,我们观察到淫羊藿次苷Ⅱ可以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出现显著的形态和生化特征改变,如染色质浓缩、核碎裂、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内核小体DNA断裂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等。为了区分淫羊藿次苷Ⅱ对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影响,我们进行了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早期凋亡还是晚期凋亡的乳腺癌细胞.都随淫羊藿次苷Ⅱ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淫羊藿次苷Ⅱ能提高乳腺癌细胞内Fas和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s-associateddeath domain,FADD)的表达水平,并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证明淫羊藿次苷Ⅱ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外源性死亡受体通路参与;淫羊藿次苷Ⅱ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膜间隙蛋白cytochrome 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释放,并活化caspase-9,证明淫羊藿次苷Ⅱ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内源性线粒体通路参与。   淫羊藿次苷Ⅱ增加促凋亡蛋白Bax和BimL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凋亡蛋白Bc1-2,从而增加Bax/Bc1-2的比例,mRNA水平Bax/Bc1-2比例的变化和蛋白水平一致,说明淫羊藿次苷Ⅱ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凋亡受bc1-2家族调控。   淫羊藿次苷Ⅱ作用3小时,可以显著抑制MCF7细胞中c-Raf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提示淫羊藿次苷Ⅱ可能由MAPK通路介导,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此外,我们还发现:淫羊藿次苷Ⅱ可以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创伤愈合;可以抑制融合细胞Eahy926形成小管;并能抑制高侵袭性的MDA-MB-231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穿过人工基底膜的能力。   总之,淫羊藿次苷Ⅱ诱导的细胞凋亡涉及由Fas/FADD通路介导的内源性途径的参与,以及由线粒体膜间隙蛋白cytochrome c和AIF释放介导的外源性通路的参与,另外,该化合物对血管生成和肿瘤侵袭转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淫羊藿次苷Ⅱ作为一个乳腺癌治疗候选药物的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