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建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开宗明义,主要是大学和中小学校的教师联合起来开展学习、教研和探索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跨文化的合作与融通的研修共同体,是以一群有着共同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为基本的研究主体,以教学、科研为主要手段,开展多渠道、多样化的合作互动,旨在推动教学中各类问题有效破解,促进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同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升,实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团队教学力量的增强而形成的教师联合体。以下本文将之简称为U-S教师研修共同体。本文将研究的主要问题分解为以下几部分:1.美国大学—中小学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的合作体制与机制的设计在近三十年发展与演进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提供了怎样的经验教训?2.我国大学—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的现状审视以及发展中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3.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剖析和研究,从不同层面深入探讨建构大学—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新形态发展图景和多方机制保障问题,其中包含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核心要素分析、实施过程和策略、跨界运行机制以及内驱生成机制、结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建设问题的研究。构建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这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通过合作过程中多重角色的持续互动,将外部的改革政策和自身的学校变革计划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学校系统引入一个持续的、开放的、参与的新的变革框架中。同时,在整合教师队伍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的共同提升。在推进教育系统变革中,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成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首先,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成果总结,梳理国内外有关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发展历程,酌古御今,探索构建U-S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宝贵经验,将其作为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升的平台,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的联合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观念和方法的提升,情感和心灵的共鸣,它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又是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重要有效途径。其次,通过分析、借鉴美国U-S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实践模式及经验,针对我国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现实状况,明确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整体目标和任务,组建较为科学的组织模式,并完善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策略;旨在解决目前我国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在实施和发展成长中遭遇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明确带有自身特点的整体运作理念、具体操作模式、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推动参与进来的各个学科、各种经历、各具所长的老师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让整个教师队伍总体综合技能实现提升的目的。最后,本研究着重对以大学和中小学教师为核心的研修共同体模式的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包含对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核心要素、超越性、跨界学习机制、实施过程以及保障机制等重要内容的探讨。推动研修共同体更好地体现自身作用,急需结合实际建构较为科学的运行体系、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及大学共同参与进来,共商决策。这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然而为了探索U-S教师研修共同体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值得教育工作者钩深索隐、砥志研思,对推动目前国内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整体水平提升,发挥具有积极作用的推动效应。
其他文献
锔瓷是一门传统民间手艺。它是中国瓷文化发展的一项主要工艺,但在现代却濒临失传。近年来,随着对手工造物的认同,以及锔瓷与瓷文化、茶文化的内在联系,使其重新出现在人们的
如果万物皆有灵性,那么紫砂的灵则来源于制壶人的一双巧手,指尖为点、指腹为线、掌中为面,抟土相揉,塑造古朴与典雅,使一把壶由内而外散发出文人的气息。紫砂壶,从泥色到造型
目的探讨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为今后全科医生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分析现阶段我国全科医生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近年来,我国全科医生发展虽取得一定成就,
冬日午后,阳光温和,我们一行几人走进王清霞女士的工作室"进贡堂",正赶上她与几个好友围坐一起品茗而谈,享受着宁静的时光。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上,几件别致的茶具光芒闪烁,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特有的陶土工艺品,其美在于它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印、题铭、绘画、书法、雕塑、镌刻等艺术共融一体。宜兴紫砂壶能流传至今,并一直繁荣发展,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69    恶性肿瘤是人类最常见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在许多国家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在有些大城市已跃居第1位,在许多国家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恶性肿瘤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医疗和社会的主要问题。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提高生存率等方面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对肿瘤的治疗仍是手术、放疗、化疗、中医、免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采用化疗
病历资料  患者,女,22岁,学生,主因“发热腰酸乏力1天”入院,既往2个月前行人流术,宫颈Ⅳ度糜烂,间断尿路感染史,间断口服多种避孕药物3年,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患者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40℃,伴有腰部酸痛,乏力不适症状,无明显咳嗽咳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肉关节疼痛,无明显皮疹,光敏,无胸闷胸痛,就诊急诊,查:血常规:WBC 15.1×109>/sup>/L,HG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经临床、CT确诊的支气管扩张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21~76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反复咳嗽、咳痰,间断性咯血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125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危重患儿74例,其中男51例,女23例,~1岁57例,~3岁13例,3~14岁4例,中位年龄7个月,上机时间平均64.38±52.31小时。重症肺炎45例,感染性休克7例,重度营养不良并电解质紊乱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颅内出血3例,癫痫持续状态3例,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