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初,以人口、环境和资源为主要内容,讨论人类前途为中心议题的“罗马俱乐部”成立了,随后发表了震动世界的著作《增长的极限》,其主要观点是:人类社会的增长由五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即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粮食私有制,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且他们均以指数形式增长。①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因而,这五种趋势的增长都是有限的。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后果很可能是人类社会突然瓦解或崩溃。而科学技术只能推迟“危机点”。《增长的极限》给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社会的无限增长是不现实的,而等待自然极限来迫使增长停止又是人类难以接受的,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人类自我限制增长,或是协调发展。
从国家发展层面上看,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存在能否持续下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生态保护的压力之间两难选择的结果。②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③该体系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既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有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又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应该说可持续发展是个广义的概念,经济的发展就是受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对相似的大国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可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到有益的借鉴。20世纪末,中国和印度先后进行了改革,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但是,在人们享受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这两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却付出了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的代价。仅仅一个亮眼的经济增长数字就能代表经济的发展吗?以能源高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能持续吗?在国际舞台上,两个能源匮乏的人口大国谁的经济发展更有耐力?谁的发展模式更为可取?印度和中国都具有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快,能源匮乏等国情特点,因此,研究印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问题及战略对策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那么,印度的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严峻的能源问题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印度政府对此有何战略方针?印度的能源战略实施情况如何?中印的生态足迹谁深谁浅?谁的经济发展更具资源亲和力?中国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如何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之路?这些都是让人深思的问题。因此,需要从以下章节入手,研究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战略。
本文除导论外,大体分为三部分,共五章:第一部分即是第一章,首先对可持续发展作了全面的理论阐述,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和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后,进入对能源问题的研究,特别研究能源因素如何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目前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能源是个经济概念,商品能源有其经济价值,特别是商品能源的价格和供应直接影响了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章进一步阐述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都是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研究能源战略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即是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章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能源问题直接转入对印度的研究。参照国际能源背景分析印度的能源状况,具体从印度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蕴藏现状与各产业的能源消费现状入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印度的能源匮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的能源消费量在不断增加,能源缺口将越来越大,同时,印度在开发利用能源中造成了环境恶化。第三章主要研究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能源问题。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的逻辑关系探讨入手,进而总结出印度目前的能源问题和未来快速发展的印度经济体必将面临的能源挑战。在这两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进行了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增长率摆脱了3.5%的“印度教徒增长率”,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印度受困于能源短缺的制约,不得不积极寻找出路。虽然印度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以有“无烟产业”美誉的服务业经济为主导,所需能耗低,但为了全面发展,印度必须大力发展其工业和现代农业,因此需要大量的能源。同时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效率低下,加之能源资源禀赋有限,造就了印度经济发展严重地受到能源约束。第四章是印度能源战略研究以及效果评估。首先分析了印度制定能源战略的原因,了解了印度能源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之后详细论述了要实现印度“能源独立”所制定的各项能源战略:能源外交战略、能源安全战略、能源合作战略、能源可持续消费战略、能源储备战略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每项战略均从战略内容和战略评估两个层面论述,该章的最后总结出印度能源战略的总体特点以及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笔者之所以要将印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做专门研究,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今后能源发展的方向,未来能源获得渠道多元化方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目前,印度在发展太阳能、风能和核能上成绩卓越,而我国却在建设小水电站方面成绩斐然,但各种大小型的水电建设项目改变了地质面貌,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学习印度在研发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也全面地对印度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述其战略,展望发展前景,以便对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也为第六章中谈印度开发利用新能源带给中国的启示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即是第五章,主要是中印比较,借鉴研究。这章引入了生态足迹理论,利用该理论来评估中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能源问题也需要研究能源开发利用状况与环境资源的亲和程度。这种协调性研究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就如同只单纯统计GDP的增长而没有在成本中加入环境损失的计算一样,得出的结果有失偏颇。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印生态足迹对比分析,从能源消费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角度衡量了中印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大小,从而让我们看到虽然印度的经济发展规模不如中国,发展速度不及中国,甚至在能源蕴藏量上弱于中国,但印度利用其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低能耗的服务业经济,更少的依赖外资等因素成为其经济稳健发展的保障。由此可见,优化产业结构,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是中国应该学习印度的地方。通过对中印能源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比较,我们对中国存在的能源问题有了清楚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中印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两国为了确保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不得不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能源竞争,但同时,两国在抑止能源的“亚洲溢价”,保障能源长途运输等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因此也有合作的需要。如今的国际社会,国家利益至上,中印不得不灵活的处理能源问题。虽然中国有一半的石油需要进口而印度有超过70%的石油不得不从海外获得,①但中国万不可轻视印度,因为印度更意识到自身在能源领域的弱势而采取更激进,更大胆,更灵活的能源战略,因此,在能源经济发展方面我国既要与印度合作又要与之竞争,谦虚的学习有利之处,扬长避短,乃是上策。
不可持续问题的产生因素之一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消费了过多的资源,同时又产生大量废弃物,但为了追求物质文明,人类不可能停止资源消费,能源的储备和稳定供应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能源短缺将导致经济的不可持续,能源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也有能源短缺而经济发展飞速的现实问题,所以,我国应学习印度能源战略中对自身有利的经验,以及印度在开发利用新能源上的积极举措,以印度为鉴,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协调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