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助词“过”研究综述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hanqi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助词“过”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高频虚词。半个世纪以来,动态助词“过”的研究逐渐深入与多样化,从各种角度进行研究动态助词“过”的论文近百篇。由于动态助词具有独特的灵活多变性,动态助词“过”的研究还存在着不少有争议的问题需要归纳、总结与统一,便于今后的语言研究、使用和教学。本文旨在从“过”的语法化、性质、语法意义、“过”的相关搭配以及“过”和“了”的比较等角度对原始研究论文中的观点进行搜集、分析、梳理、归纳与总结,将动态助词“过”的研究成果尽量全面、客观地呈现出来,给学术界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一、关于动态助词“过”的语法化首先,“过”的语法化的过程中,萌芽阶段主要分为木霁弘(1989)代表的“魏晋南北朝”说,王力(1980)、刘坚等(1992)、杨永龙(2001)代表的“唐代”说和太田辰夫(1958)代表的“宋代”说。发展阶段主要通过王力(1980)、木霁弘(1989)、吴福祥(1996)、林新年(2004)综述了“过”的虚化过程以及在当时的使用情况。成熟阶段主要包括木霁弘(1989)的“宋代”说和石毓智(2004)、刘坚等(1992)的“元代”说。其次,从句法结构、认知、语义三个角度总结了曹广顺(1995)、俞光中,植田均(1999)、林新年(2004)、彭睿(2009)、李永(2005)、吴云(2004)等对于“过”的语法化机制方面的阐释。二、关于“过”的性质“过”的性质主要分为以黎锦熙(1924)、陆志韦(1951)为代表的“后附副词”说;以杨伯峻(1956)为代表“小品词”说;以王力(1982)为代表“记号”说;以陆宗达,俞敏(1954)、吕叔湘,孙德宣(1956)、龙果夫(1958)、赵元任(1968)、朱德熙(1979)、张静(1980)为代表的“词尾(词缀)”说以及太田辰夫(1958)、胡裕树(1962)、黄伯荣,廖序东(1979)、张志公(1982)为代表“助词”说。三、关于“过”的语法意义“过”的义项划分方面,学界上主要有“一分法”以龙果夫(1958)、胡裕树(1965)为代表和“二分法”以孔令达(1995)、张晓铃(1986A)、刘月华(1988)为代表。在综述“过”的语法意义时,本文以孔令达(1995)等人的“二分法”为标准,总结“过1”和“过2”的语法意义以及二者的区分方法。四、关于“过”的相关搭配根据孔令达(1986AB)、刘月华(1988)、张晓铃(1986A)等文献通过谓词性词语和短语两方面综述“过”的相关搭配。各家关于“过”搭配的论述基本相近,只是详略稍有不同。五、关于“过”和“了”的比较根据吕叔湘(1980)、贾双虎(1983)、张谊生(2000)、刘月华(1988)等文献分别综述“过”和“了”的互换与共现关系以及二者语法意义和结构形式上的差异。此外,本文还对“过”的方言研究、“过”的对外汉语研究以及“过”的专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以期综述更加丰富与全面。
其他文献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阻碍了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人才培育计划的实施,基础性建设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就是
在纯矿物浮选试验中,研究了某新型抑制剂BKY-1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基黄药浮选体系中,BKY-1在广泛pH范围内都表现出对黄铁矿的良好抑制作用,对黄铜矿
绿色包装是一种无公害包装,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发展绿色包装,可以从加强绿色包装科技开发入手,对传统材料的生态化改造,选用天然材料或生态材料;革新加工工艺,清洁生产方法;
中国正在世界之林中崛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做支撑。否则,我们很难在全世界保持自己的从容与富强。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必须保护、开发和利用
岁月流逝上下千年,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里,多元的文化在不断互相交汇,崭新的理念、鲜活的思想不断地注入艺术作品创作的清流之中,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模式。例如,"只用颜料
以北京延庆县境内的妫水河流域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方法。首先,利用遥感数据和植被指数模型提取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和植被覆盖度信息;其
随着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在农村家校合作开展却比较滞后。详细分析了农村学校家校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具备了更加丰满独特的视觉和触觉肌理。纤维艺术作品通过自身极富特色的材质特点和作品丰富多样的空间表现形态,从欣赏美和实用美的角度
师范教育不仅对当前数学教育的课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和处理,同时在推进数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的过程中也应当将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作为衡量的基本依据和内容之一。
由于高等艺术院校教育的发展和综合性建设的需要以及就业趋势多元化的形势,对高等艺术院校的现代艺术教育课程的专业设置以及教育综合发展提出了全面地深入改革探索要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