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本论文分析与评述了之前放矿截止品位研究的技术现状,其中重点评析了极限放矿截止品位、组合放矿截止品位、无贫化放矿截止品位这三类研究成果;分析了放矿截止品位相关理论(松散介质、连续介质放矿理论、回贫预测方法等等);并分析了不同放矿截止品位时的崩落矿岩移动规律。 然后,通过将理论与实验相互结合,首次探讨并揭露了不同放矿截止品位方式间的内在本质关系及更广意义上的相互转化关系,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1) 尽管不同放矿截止品位及其相应放矿方式在最初提出时所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同,但都以椭球体放矿理论为最根本依据,都受椭球体放矿理论自身所带有的优势和局限的影响,相互间仍然存在着内在的本质关系,即极限截止品位放矿方式,无贫化截止品位放矿方式都是组合截止品位放矿方式中的特殊形式,只是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适用条件和会造成不同的经济效益等等。 (2) 组合截止品位放矿方式的组合方案最为复杂,包含了一切截止品位放矿方式,但并非各个组合方案都是最优的放矿方案,无贫化放矿应属其中最理想的方式,但由于受矿体倾角和厚度限制,且放矿管理要求更加严格,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很难完全做到,实践中,实施适当的组合放矿截止品位方式,如逐步降低贫化率的方法较好。 (3) 不同放矿截止品位方式是源于对整个矿块最大总赢利的看法、对崩落矿岩流动空间的连续性的利用程度、对步距间或分段间放矿的相互影响的重视程度、对矿石损失和贫化间关系看法、对矿石残留体的利用程度等的不同而不同。 并在更广意义上提出了不同放矿截止品位方式进行转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面临的问题、必要的建议和措施以及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分析了计算机随机模拟伪随机数产生问题,选择Visual Basic 6.0作为编程语言,在九块随机模拟放矿模型基础上,设计了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放矿的计算机流程图和编写和开发了新的随机模拟程序,较好的解决了随机数的产生问题和下移模块的判别问题,初步验证了九块放矿模拟的可行性并提高了程序的可视性和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