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双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型梁受弯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完成了双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型梁共计15个试件的受弯性能试验,得到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及位移延性系数,分析螺钉连接间距、翼缘宽厚比、截面高宽比对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个别试件发生螺钉破坏外,其他试件破坏模式均表现为腹板与翼缘的局部屈曲;翼缘宽厚比和截面高宽比对试件受弯性能的影响显著,螺钉连接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试验中的所有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试件的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和位移延性系数。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试件螺钉间距、高宽比、宽厚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改变螺钉间距从150mm到600mm变化时,对梁纯弯段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提出螺钉最小间距和最大间距的构造要求;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随着截面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大,随截面高宽比增大而增大。采用中国规范GB50018-2002以及美国规范AISI2007对双肢拼合箱型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美国规范AISI与我国规范GB50018-2002的有效宽度法计算结果均略低于有限元分析所得结果,表明两国规范在设计计算中均偏于安全。采用美国规范AISI有效宽度法相比我国规范GB50018有效宽度法的计算结果要高,两者的比值随翼缘宽厚比和截面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利用抗弯模量折减法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抗弯模量折减法计算误差较小,说明抗弯模量折减法是可行且精度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