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型截面梁受弯性能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ky11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双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型梁受弯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完成了双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型梁共计15个试件的受弯性能试验,得到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及位移延性系数,分析螺钉连接间距、翼缘宽厚比、截面高宽比对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个别试件发生螺钉破坏外,其他试件破坏模式均表现为腹板与翼缘的局部屈曲;翼缘宽厚比和截面高宽比对试件受弯性能的影响显著,螺钉连接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试验中的所有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试件的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和位移延性系数。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试件螺钉间距、高宽比、宽厚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改变螺钉间距从150mm到600mm变化时,对梁纯弯段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提出螺钉最小间距和最大间距的构造要求;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随着截面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大,随截面高宽比增大而增大。采用中国规范GB50018-2002以及美国规范AISI2007对双肢拼合箱型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美国规范AISI与我国规范GB50018-2002的有效宽度法计算结果均略低于有限元分析所得结果,表明两国规范在设计计算中均偏于安全。采用美国规范AISI有效宽度法相比我国规范GB50018有效宽度法的计算结果要高,两者的比值随翼缘宽厚比和截面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利用抗弯模量折减法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抗弯模量折减法计算误差较小,说明抗弯模量折减法是可行且精度较高的。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简称为预应力框架)内力重分布和弯矩调幅的主要因素,即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和加载方式等,并初步分析了两榀只加竖
在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得到了水泥土的基本力学参数.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给出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强度的关系、变形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抗剪强度与正应力
畸变屈曲是冷弯薄壁型钢构件中一种重要的屈曲模式.该文主要研究冷弯薄壁卷边槽钢截面均匀受压下卷边翼缘的畸变屈曲性能.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立畸变屈曲解析法分析简化模型,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随着截面高度增大,荷载作用下梁腹开裂的问题变得比较突出,尤其是在主次梁交接部位,经常出现梁腹斜向裂缝。比如,底部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
结构转换层从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在中国出现.随着中国高层住宅、公寓、饭店和综合楼的高速发展,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越来越多的被采用.该文引入拟夹层板法,采用间接方法,以一个等
渗透性(或称抗渗性)是与混凝土耐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用交流电测量混凝土的电阻(电导)并以此反映混凝土的渗透性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由于测量结果受混凝土孔溶液化学成
该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围绕静力压桩及其承载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层状地基上的压桩阻力现场试验、利用自制桩端压力传感器测试桩端阻力的现场试验、现场实测桩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部大商业,上部住宅的带转换层建筑越来越多。转换结构虽然可以满足这类建筑的要求,但转换层的设计与施工都存在诸多难点
地裂缝对城市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尤其对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各类建筑物。目前对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建筑物研究工作还较少特别是剪力墙结构,因此本文对地裂缝影响区的多肢剪力墙进行
本文作者提出巨型框架悬挂结构静力及动力分析的QR法,并用该算法编制了相应的静力和动力(地震时程分析)程序。此外,根据巨型框架的受力特点,推导了二种专用于稳定分析的单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