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先生制”课堂教学个案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陶行知先生正式提出“小先生制”并在平民教育中推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先生制”仍然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所坚守,并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代“小先生制”是指在“小先生制”课堂教学模式下由学生做“小先生”,走上讲台以教师的角色带领其他学生学习,并参与到备课、上课、总结、评价等教学环节的一种课堂教学制度。由于产生背景、教育目的、即知即传人的时间、空间、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的不同,当代“小先生制”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存在很大的差异。本研究选取济南市永长街回民小学作为个案,深入了解其“小先生制”课堂教学的实践样态,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当代教育的追求,理性思考当代“小先生制”的独特价值及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以期推动“小先生制”与时俱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研究发现:  个案“小先生制”课堂教学的特色有:学习方式多样化、课堂管理规范化、后进生转化制度化和教师教研日常化。个案“小先生制”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学术助理机会不均等、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学术助理个性展示不充分、学生评价划一性且跟进不及时。  通过比较“小先生制”不同的教学实践,思考“小先生制”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问题: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生命教育与知识教育以及师生关系问题。当代“小先生制”兼顾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发展生本教育、追求生命本位、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个案分析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展望“小先生制”应然的实践发展方向,为当代“小先生制”的发展提出几点可操作性建议:实施“小先生制”和合作学习的融合机制、设立“小先生”轮岗制度、适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差异性学生评价制度、依据实情异步推进。
其他文献
课堂师生冲突是指课堂上,师生因价值观、目标的差异以及未达到对方的角色期待而引起的公开或隐蔽的对立、对抗的互动过程。课堂师生冲突是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难以完全避免
目前儿童教育产品界面研究不断深化,然而以往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缺失。对于儿童教育游戏界面而言,如何设计用来传递学习内容的知识内容呈现区这一点上还无人问津。而教育游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