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okes)为原产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树种,目前对漆树的解剖学、发育学,生漆的成分鉴定、含量分析等已有较多研究,但在漆树化学成分与解剖结构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上,仅有傅淑颖对鸡窝子、商南的漆树进行了研究,且在化学成分上其仅以分光光度法对生漆中漆酚总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平利这一重要生漆产地中的生漆中漆酚同系物含量则无研究。本课题意在通过分析测定平利大红袍和高八尺这两种漆树各个月份树皮结构和各漆酚同系物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为验证传统的采漆时间是否合理、确定最合适采割月份、制定采漆结构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漆树树皮的解剖结构的变化趋势中虽存在一些特殊走向,但总体上的表现除石细胞的个数外较为一致。乳汁道的个数和面积、射线列数、有功能韧皮部与无功能韧皮部厚比值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后降,以7月为转折。11月为上述结构指标数值最低的一个月,7月为最高的一个月;石细胞的面积总体表现为持续增大;石细胞的个数变化则缺少共同性,仅有11月数量最高为共性。漆酚总量的变化上,两种漆树均总体表现为含量先增后减,11月时漆酚总量含量较3月增加。大红袍以9月为转折,高八尺以8月为转折。大红袍5月是漆酚总量含量为所测月份的最低值,高八尺则在3月为最低值。三烯漆酚含量变化与漆酚总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二烯漆酚的含量变化上,大红袍为11月时含量较3月减少,11月时含量最低,7月最高。高八尺中二烯漆酚含量则为11月时含量较3月增加,3月时二烯漆酚含量最低,9月为最高值。单烯漆酚含量的变化上,两种漆树均表现为11月时含量较3月时单烯漆酚含量减少,且均为8月时单烯漆酚含量最高。总体变化趋势均为含量先增后降,以8月为转折,大红袍中,5月时含量最低,高八尺中单烯漆酚11月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乳汁道个数与二烯漆酚含量、三烯漆酚含量、漆酚总量显著正相关。二烯漆酚含量与乳汁道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漆酚总量及漆酚同系物含量与射线列数正相关性极显著。传统中以三伏天——即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大量采割生漆。依据本文结果,8月底时漆树中漆酚总量及同系物含量高,产量亦较高,适宜在此时大量采割生漆;9月时产漆量会有所减少,但漆酚总量及同系物含量较高,亦可持续割漆。而平利传统割漆在9月初左右结束,由本文研究结果可将时间推迟至9月结束时停止采割生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