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与其他各成长阶段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逻辑思想的发展,其最主要的思维特点在于可以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区别,根据假设开展逻辑推理,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概率、组合以及包含等逻辑课题,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只有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为人才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心理发展呈现出“两极化”特征。既有努力向上、发展自我、积极参与的优点,也有思想偏激,富于攻击、自控不足的弱点,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因此,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要积极引进“合作学习”理念,推动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互相监督作用发挥,建立以群体意识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小组,推动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得到较好的验证,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使他们的合作与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学会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及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心理健康的优秀学生。国内“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比较成功的学校有很多,如江苏东庐中学、洋思中学以及山东杜郎口中学等,这些都是在初中教学实践中应用较好的学校,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合作形式化、成员参与意识调动不好、教师缺乏有效引导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修正,确保“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取得既定的效果。本文选择佛山市实验学校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试验对象,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实地研究,找到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对策,为求为推动初中教育质量进行有益的探讨与尝试。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通过对课题研究背景、路线、方法、目的以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明确研究的重点及方向,为正式进行研究奠定基础;另外,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层次及维度进行研究,对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祥细阐述,为课题撰写提供理论依据。课题通过研究界定合作学习的概念是指协作学习,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1],其中团体成绩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标准,目的在于共同实现教学活动;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展开合作学习的班级进行行动研究,分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合作学习,还有哪些因素对合作学习影响较大,哪些因素影响较轻微。影响因素提出能够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建议,为在我国初中广泛开展合作学习方式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的主要思路在于通过对佛山市实验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现状进行分析,将合作学习影响因素运行方式进行重建,而后采取效果对比及实地访谈的方式,从中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相应对策。第二部分,以佛山市实验学校为例研究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通过与学校主要领导沟通,利用为期1周的时间,主要是针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影响效果,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重构,而后将研究结果与参照班(Z班与F班)的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发现通过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能够使学习氛围得到融洽;通过明确成员职责分工,使学生兴趣得到提升;通过建立严格运行规则,使学生纪律意识增强;对教师及学生访谈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于学习效果、组织方式、职务分配以及评价机制进行访谈。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及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比较认可,能够正确看待组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够根据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第三部分,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结合前文佛山市实验学校的调研数据,结合访谈结果,研究分析当前合作学习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合作小组结构及分工、小组成员参与程度、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作用发挥以及合作学习有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例证,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第四部分,对影响合作学习效果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如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认识不深以及评价标准不掌握等;学生存在合作意识不强、责任情感投入不足等问题,通过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五部分,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结合前文分析的问题,从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入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思考,区分成员差异,突出学习特点,更好的找准教师角色定位;提升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能力。主要是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增强学习情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作学习综合评价体系。主要是从学生的群体评价及个体评价两个方面入手,确保跟踪评价效果,真正评出成绩、评出动力、评出感情,以求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研究结论;并针对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下步重点进行说明,以保证研究成果的连续性。通过笔者的实证研究,以行动研究法结合理论得出本文的结论初中生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教师因素与学生因素与客观因素。教师因素方面,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观念、教师的掌控技巧与技能、教师的素质、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等都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开展;而学生因素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态度、合作技巧与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初中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相当复杂的系统,本论文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为今后合作学习的研究做前期的实践性探索,许多研究还是停留于实践层面,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在未来的合作学习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