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以及环境的污染,关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不断增多,其中以脂肪族聚酯最具代表性。但是通常由于价格较高,力学性能较差等,限制了材料的广泛应用,所以需要进行改性。在众多改性方法中,以共混最为经济高效易行,故本论文中重点通过常规溶液成膜的方法,制备了几种共混体系,并分别对其相容性、结晶性能等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结晶/非晶共混体系以脂肪族的聚辛二酸丁二醇酯(PBSub)为结晶组分,聚对羟基苯乙烯(PVPh)和单宁酸(TA)分别为非晶组分,制备了两种结晶/非晶共混体系。通过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变化,Kwei方程的拟合以及平衡熔点的下降,证明PBSub/PVPh和PBSub/TA这两个共混体系均是相容的。PVPh和TA的加入均会阻碍PBSub的结晶行为,但是并不会改变PBSub的结晶机理和晶体结构。在结晶/非晶体系中,过冷度是影响球晶形态和晶体生长速率(G)的关键因素。(2)结晶/结晶共混体系以氯仿为共溶剂,制备了聚草酸己二醇酯(PHO)/聚环氧乙烷(PEO)共混物,并重点对其相容性、晶体结构及球晶形貌等进行了研究。通过部分样品Tg的变化及各个样品熔体的形态,证实该共混体系是相容体系。共混物中,PHO和PEO都能够形成自身的晶体结构,而不会发生共晶现象。随结晶温度(Tc)和PHO/PEO比重的改变,PHO/PEO样品主要有三种球晶形态:70/30组分在40~46℃,50/50和30/70组分在40~50℃及15/85组分在42~50℃时,PHO和PEO的结晶速率比较接近,两组分同时结晶出现贯穿现象。相信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帮助广大学者更进一步的了解脂肪族聚酯生物降解材料,对促进其实际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