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Vail等人提出的缘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依据,对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志留系和奥陶系柯坪塔格组下段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分析,建立了整个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柯坪塔格下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同时,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六口关键井沉积相,得出整个研究区沉积体系的类型,并结合柯坪塔格下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进行相应的沉积微相研究。最后对研究层段砂岩储集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柯坪塔格下段油侵砂岩。首先,在广泛收集研究区钻井、测井、露头、地震、古生物资料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多种资料进行层序划分,确定层序类型以及构成层序的体系域类型,将志留系和奥陶系顶部共划分为两个二级层序,柯坪塔格组为第一个二级层序,塔塔埃尔塔格组和依木干他乌组为第二个层序;六个三级层序,即柯坪塔格下段下部和上部分别为层序1和层序2,柯坪塔格组中段为层序3,柯坪塔格组上段和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为层序4和层序5,塔塔埃尔塔格组上段和依木干他乌组为层序6;并且每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体系域,其中层序6划分出两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其它层序分别划分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满西地区志留系与奥陶系柯坪塔格下段共识别出三种沉积体系: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体系、滨外陆棚及较深水盆地沉积体系和碎屑潮坪沉积体系。这些沉积体系不仅在沉积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存在区别,而且其在平面上的分布及纵向上的演化规律不同。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体系的前滨和临滨亚相已在研究区钻、测井、岩心及古生物及分析化验资料上被识别。滨外陆棚沉积,它具有以下特征:岩性细、颜色深、沉积厚度较大;电性特征稳定,形态变化不大。满西地区吉南1井柯坪塔格下段可见潮坪沉积的潮间带砂泥坪亚相和潮下带砂坪亚相。满西地区志留系与柯坪塔格组下段主要岩石类型为中、细粒岩屑砂岩和中细粒石英砂岩,岩石成分与结构成熟度比较高,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组合主要有粒间溶孔-颗粒溶孔-微孔、粒间孔-粒间溶孔-颗粒溶孔、粒内溶孔-微孔。其中柯坪塔格组下段顶部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导致较好储层的主要原因是溶解作用以及局部裂缝的存在。对柯坪塔格组下段储集性影响因素主要有:沉积环境、埋藏深度及地层完整性和粘土矿物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