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次生演替湿生序列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呼吸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teve0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土壤呼吸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主要因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能够为准确估测和评价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次生演替湿生序列的主要森林类型:云冷杉-红松林和白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离量化两个林型土壤呼吸各组分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重点探究了土壤湿度对该湿生序列林型土壤呼吸的影响作用,结果如下。研究结果表明,云冷杉-红松林和白桦次生林土壤呼吸各组分具有显著的月动态特征,呈单峰曲线趋势,最大值出现在7月和8月,最小值出现在5月和10月。两林型各组分土壤呼吸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均呈现显著的指数相关(P<0.01)且与5cm深处土壤温度拟合效果更好。两林型土壤呼吸各组分和不同土壤深处的土壤湿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但总体上表明该区域内土壤温、湿度的综合作用对其土壤呼吸的影响更大。云冷杉-红松林土壤呼吸各组分年平均速率均小于白桦次生林,说明在小兴安岭地区随着湿生演替的进行(白桦次生林→云冷杉-红松林),土壤呼吸各组分均呈下降趋势。云冷杉-红松林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年通量均低于白桦次生林。随着湿生演替的进行,森林碳释放量有减小的趋势。土壤湿度和不同基质质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是显著的。不同的土壤湿度条件下,三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为红松<臭冷杉<白桦;对同一树种而言,不同土壤湿度的分解速率表现为5%<35%<65%<75%,且当土壤湿度处在渍水(75%)条件下时,凋落物呼吸有加强的趋势。不同土壤湿度对于土壤呼吸(空白对照)和大多数野外实验结果一致,土壤CO2的积累释放量表现为:65%>75%>35%>5%。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