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FRⅢ矫治器矫治后的软硬组织变化及其相关性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研究替牙列期使用FRⅢ矫治器治疗前后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以及矢状向软硬组织变化间的相关性,为安氏Ⅲ类混合牙列期功能矫治器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治疗组:选择25例安氏Ⅲ类错牙台患者,在生长快速期使用FRⅢ矫治器进行矫治。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9.9±1.4岁。于初诊时TO及治疗约12个月时T12(平均年龄为10.7±1.1岁)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对照组:1)第一组:选取64例平均年龄为9.8±0.3岁与治疗组具有相同错牙台类型和相似骨骼形态的青少年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其中男性31例,女性33例。2)第二组:另选取64例平均年龄为10.9±0.3岁与治疗组具有相同错牙合类型和相似骨骼形态的青少年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其中男性32例,女性32例。经过FRⅢ治疗一年:(1)可以抑制下颌骨长度的发育;可以减小后面高的增大;使ANB角增加,SNB角减小,下颌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向后移动;下颌平面及(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但上颌骨位置,下前面高,全面高,前后面高比,下全面高比,SNA角,上颌平面角,Y轴角,上下颌平面角无治疗变化。(2)鼻唇角、颏唇角增大,Z角减小,下前牙有远中移动趋势,鼻底点位置有近中移动趋势,面型从凹面型趋于平直。上颌骨基骨位置的变化与下唇突点位置的变化的比例约为0.8:1;下切牙切缘位置的变化与软组织颏前点位置的变化的比例约为0.6:1。综上所述,经过FRⅢ一年的矫治,下颌生长受到抑制,下颌发生后下旋转。鼻唇角、颏唇角增大,Z角减小,Ⅲ类面容得以改善。上颌骨基骨位置的变化与下唇突点位置的变化的比例约为0.8:1;下切牙切缘位置的变化与软组织颏前点位置的变化比例约为0.6:1。
其他文献
目的:对颌骨角化囊肿患者术后保留的受累牙进行评估,对囊肿受累牙齿保留问题进行探讨,对颌骨角化囊肿受累牙齿的保留处理提供宝贵经验,对“保留牙齿的颌骨囊肿治疗”这一方法提
实验结果表明 ,从子叶展平后到肉眼可见花芽 (现蕾 ) ,所测几种激素 (ABA、IAA、GA3 、i PA、ZR)的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 ,而且在花芽分化临界期表现出最显著的变化 (
研究目的:运用多种生物材料分析手段综合研究Er,Cr:YSGG激光照射后对牙本质形态和成分影响,以明确其在牙科使用的适应性。材料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无龋、无损伤、无脱矿及无
目的:超声测量正常(牙+合)青年男性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浅层嚼肌、颞肌前束形态指标,比较其差异,并探讨咀嚼肌形态功能与软组织面型及牙弓形态的关系,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