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颅内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左右,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但总体疗效仍不满意,复发率高,预后差。近年来恶性肿瘤最大的治疗进展是靶向新药的开发与使用。西妥昔单抗就是一种新近研制开发的针对分子靶点的抗癌药物,其特异性结合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细胞外段,能有效阻断配体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α-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α)与EGFR的结合,抑制受体磷酸化,从而阻断下行信号通道发挥抗肿瘤作用,其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相对于传统化疗药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头颈部鳞癌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EGFR阳性的肿瘤患者带来益处,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而西妥昔单抗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报道较少,研究EGFR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这种表达与西妥昔单抗体外药敏实验的相关性,对于评价或估计胶质瘤患者的预后,针对性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最终提高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象:经酶消化法行胶质瘤细胞培养成功的标本16例。方法:1.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2008年2月到2008年10月的胶质瘤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手术新鲜标本19例,用酶消化法进行胶质瘤细胞培养,培养成功16例,细胞爬片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以单克隆抗体标记EGFR,然后在显微镜下选择10个不重复的高倍视野(400倍),记数选定区域中染色阳性肿瘤细胞与总体肿瘤细胞的百分比,规定阳性细胞百分比<10%为阴性(-),10%~25%为弱阳性(+),25%~50%为阳性(++),>50%为强阳性(+++)。2.选取用酶消化法进行胶质瘤细胞培养成功的标本16例,经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标志蛋白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鉴定为胶质瘤的细胞,利用西妥昔单抗的血浆峰浓度(PPC)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其敏感程度,计算出抑制率。3.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EGFR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与西妥昔单抗体外药敏实验的相关性。目的:研究EGFR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与西妥昔单抗体外药敏实验的相关性。结论:1. EGFR在Ⅰ~Ⅱ级别组和Ⅲ~Ⅳ级别组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2.西妥昔单抗在Ⅰ~Ⅱ级别组和Ⅲ~Ⅳ级别组人脑胶质瘤细胞之间抑制率有差别。对Ⅲ~Ⅳ级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对Ⅰ~Ⅱ级别组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3.经统计学处理,Ⅰ~Ⅱ级别组EGFR表达阳性率和西妥昔单抗抑制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Ⅲ~Ⅳ级别组EGFR表达阳性率和西妥昔单抗抑制率之间存在正相关,随着EGFR表达阳性率的增加,西妥昔单抗抑制率也相应增加。结果:1. EGFR在Ⅰ~Ⅱ级别组和Ⅲ~Ⅳ级别组胶质瘤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0%和81.8%,Ⅰ~Ⅱ级别组和Ⅲ~Ⅳ级别组阳性率有差别(X2= 5.5000 P<0.05)。2.西妥昔单抗对Ⅰ~Ⅱ级别组抑制率的均数±标准差为0.07097±0.04086,Ⅲ~Ⅳ级别组抑制率的均数±标准差为0.26370±0.07615,两组t检验, t= -5.26 P<0.01。说明Ⅰ~Ⅱ级别组和Ⅲ~Ⅳ级别组之间抑制率有差别。西妥昔单抗对Ⅲ~Ⅳ级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对Ⅰ~Ⅱ级别组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3.Ⅰ~Ⅱ级别组EGFR表达阳性率和西妥昔单抗抑制率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603,P>0.05;Ⅲ~Ⅳ级别组EGFR表达阳性率和西妥昔单抗抑制率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2216,P<0.05。说明Ⅰ~Ⅱ级别组EGFR表达阳性率和西妥昔单抗抑制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Ⅲ~Ⅳ级别组EGFR表达阳性率和西妥昔单抗抑制率之间存在正相关,随着EGFR表达阳性率的增加,西妥昔单抗抑制率也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