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家训肇端久远,有家庭便有了家训,《周易·家人卦》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家训文献,足见我国家训源远流长,产生于西周,成型于两汉,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明清盛极而衰,近代以来有了革命性的变革。家训是家庭或家族中用来教育、训诫家庭成员的语言工具,以达到修身、约众、治家的目的,分为口头、书面家训,它具有劝诫性和约束性。 将两汉时期的家训作为研究对象,将家训从写作群体和受诫群体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将汉代家训分为三大研究板块:帝训、女训、士大夫家训。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家训起源及历代发展概况,以及汉代家训研究现状,汉代家训研究意义及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对汉代帝王家训比较研究,重点将刘恒与刘秀家训《遗诏》进行比较研究各自特点和异同成因,讨论俭葬的现实教育意义。第三部分将汉代六篇女训进行比较研究,把班昭、荀爽《女诫》和蔡邕《女诫》、《女训》和杜泰姬《戒诸女及妇》和杨礼珪《敕二妇》为代表进行比较研究各自特点和异同成因,更重要说明各自在家训的教育方法和现实教育意义。第四部分将汉代四十余篇士大夫家训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每一篇中将士大夫家训又细分,修身内容有:改过错提高自己、自律培养好习惯、惜时读书学高人、为人为学为君子四个内容。齐家内容有:以和治家、以俭治家、以孝治家三个内容。以俭治家下有三点内容:不留余财给子孙子、留有清名为子孙、诫子孙死后节葬;以孝治家有三点内容:以孝事亲、不可愚孝、孝亲外延。治国平天内容有:忠君爱国、为官清廉、功成身退、处事哲学。为官清廉有三点内容:抵制行贿、抵制徇私、现实教育意义。处事哲学有三点内容:中和之道、祸福倚伏、谨言慎行。将每一类下的士大夫家训代表作分析比较研究,如东方朔《诫子》、刘向《诫子歆书》、疏广《告兄子言》、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郑玄《戒子益恩书》等,重在说明各自家训的教育特点方法,挖掘其现实教育意义。第五部汉代家训的总结与思考,归纳自己论文研究结论和不足,对汉代家训现实教育意义思考与困惑及需继续研究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