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体育不仅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综合竞争,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长期以来,我国羽毛球队在奥运赛场及国际大赛上成绩显著。羽毛球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然而近年来中国队在羽毛球青年赛上的接连失利为我们敲响警钟。这反映出中国羽毛球队后备人才质量呈现出下滑趋势。后备人才不强的弊端直接反映在最近的奥运赛场上。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项目只拿了两块金牌一块铜牌。领军人物退役后,年轻队员稍显稚嫩,无人扛鼎,羽毛球项目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在近三年高水平羽毛球尖子队员发展背后,人才储备不足和梯队建设不合理的问题仍亟待解决。目前针对羽毛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羽毛球运动训练研究、技战术和打法分析、羽毛球运动力学分析等课题上。而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越发激烈,只有具有顶级天赋的运动员经过长期科学训练的运动员才可能成长为世界冠军,因此,后备人才的选拨成为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在实践中,国内沿用集训选拨测试指标。但由于羽毛球专项运动素质与运动成绩间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此套指标体系缺乏科学验证与理论支持。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羽毛球项目在奥运会和其他世界比赛的重要性提高,竞争也越发激烈,选材的科学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研究力图通过分析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专项素质与运动比赛成绩的关系,找到影响比赛成绩的专项素质指标,为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拨与培养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指导羽毛球选材实践。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对进入2018全国羽毛球青少年集训决赛的12岁-15岁运动员进行骨龄测试分组、循环比赛排名,得到各年龄组前16名的优秀运动员。同时,在比赛前,我们对这些运动员进行专项素质测试,测试项目为:10次低重心四点摸球跑、20米×5往返跑、两侧十次摸线、立定跳远、5000米/3000米、3分钟双摇跳绳。本研究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式分析不同年龄组别在各专项素质指标测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影响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专项素质指标;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同年龄段优秀组和一般组在专项素质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男运动员12岁和15岁组中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13岁组中多种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身高、体重、克托莱值数、20米×5往返跑、立定跳远与运动成绩均具有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611、-0.629、-0.596、0.579、0.521,p值<0.05,且体重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的负相关;14岁男羽毛球运动员身高、立定跳远与运动成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24、-0.526,p值<0.05,体重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的负相关,r值-0.624。(2)女运动员中12岁、14岁、15岁组中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均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13岁组中10次低重心四点跑、20米×5往返跑、立定跳远与运动成绩均显著性相关(p值<0.05),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18、0.501、-0.603。(3)12岁-15岁男性羽毛球运动员中,只有14岁组中优秀组的平均身高174.71cm,要显著(p=0.04)大于一般组外,其余各组各项指标之间,优秀组与一般组总体上是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10次低重心四点跑(s)、20米×5往返跑(s)、两侧十次摸线(s)、立定跳远(m)优秀组要好于一般组,反应耐力的5000米、3000米跑优秀组又差于一般组,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女羽毛球运动员在12岁组10次低重心四点跑(s)优秀组成绩19.54s显著(p=0.03)好于一般组的成绩20.43s;在13岁中,有多个指标,优秀组和一般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10次低重心四点跑(s)优秀组18.49s,一般组19.46s,差异显著(p=0.05);20米×5往返跑(s)优秀组21.25s,一般组21.94s,差异显著(p=0.04),优秀组好于一般组;立定跳远(cm)优秀组218.43cm一般组202.22cm,差异显著(p=0.02),优秀组好于一般组。本研究结论如下:(1)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中,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的专项素质指标不同。(2)在13岁组羽毛球运动员中,无论男女,20米×5往返跑、立定跳远与运动成绩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3)在12-15岁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中,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没有差异。(4)12岁-15岁的男性羽毛球运动员总体上,克托莱指数、立定跳远与运动成绩关系密切,在今后后备人才的选拨中是应该重点考虑的指标。